人SUMO-1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及亚细胞结构的定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wind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SUMO(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小泛素相关修饰物)蛋白作为类似泛素的修饰蛋白逐渐成为了国际研究热点之一。本课题旨在构建人SUMO-1基因的原核和真核表达体系、制备SUMO-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以及观察其在亚细胞结构上的定位,并对SUMO-1蛋白与PML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初步的观察,为进一步研究人SUMO-1蛋白的修饰功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方法:采用PCR方法从质粒pcDNA-HA-SUMO1-GG中克隆到编码人SUMO-1 C端97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分别构建SUMO-1原核表达载体pET41a(+)-SUMO1(pET-S1)、pET41a(+)-SUMO1-SUMO1(pET-SS1)和真核表达载体pCMV-HA-SUMO1(HA—S1)、pCMV-Myc-SUMO1(Mye—S1)、pEGFP—N1-SUMO1(GFP—S1)、pDsRed-N1-SUMO1(Red-S1)。将原核表达载体pET-S1和pET-SS11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IPTG(1mmol/L)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SUMO1(GST-S1)和GST-SUMO1-SUMO1(GST-SS1)。利用GST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取纯化的融合蛋白GST-S1和GST-SS1分别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利用ELISA、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将真核表达载体GFP-S1和Red-S1分别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到Hela细胞中瞬时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UMO-1蛋白的亚细胞结构定位。将真核表达载体Red-S1和pEGFP-PML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共转染到Hela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蛋白之间亚细胞共定位。 结果: (1)成功构建了人SUMO-1原核表达载体pET-S1、pET-SS1和真核表达载体HA-S1、Myc-S1、GFP-S1、Red-S1。 (2)IPTG诱导融合蛋白GST-S1和GST-SS1原核表达成功,并成功纯化到融合蛋白GST-S1、GST-SS1和人SUMO1蛋白。 (3)分别利用融合蛋白GST-S1和GST-SS1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兔抗人SUMO-1多克隆抗体,其效价分别为1:1280和1:20000。经ELISA检测结果比较表明串联抗原法可以有效提高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检测到Hela细胞中内源性SUMO-1蛋白。 (4)将SUMO-1真核表达载体Myc-S1、GFP-S1和Red-S1成功转染Hela细胞,结果表明人SUMO-1蛋白在HeLa细胞中定位于细胞核。 (5)真核表达载体Red-S1和pEGFP-PML共转染到Hela细胞中瞬时表达,发现PML蛋白和SUMO-1蛋白共定位于细胞核。 结论: (1)成功建立了人SUMO-1基因原核和真核表达体系。 (2)成功制备出具有较高的效价及特异性的人SUMO-1的多克隆抗体。 (3)串联抗原法在提高抗体效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4)人SUMO-1蛋白在HeLa细胞中定位于细胞核。 (5)SUMO-1蛋白和PML蛋白共定位于细胞核,再一次验证了PML蛋白可以被SUMO-1蛋白所修饰。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桥梁工程领域,最近几年国内有越来越多全球瞩目的桥梁陆续开工或者建成投
双塔连体结构是将两个塔楼在一定位置设置连接体而组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形式不仅给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而且在使用中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正是由于连接体的存在,使得原本
当今研究者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纯材料”阶段,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总体可归结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材性:二是孔结构(毛细孔通道);三是腐蚀介质。传统方式测试时的材性因素和腐蚀介质因素可以与实际一致,但是由于混凝土在受力时会发生变形,其孔结构必然发生变化,导致传统的测试混凝土耐久性方法结果失真。众所周知,混凝土在受力时会产生塑性变形,所以在试块经过加载—卸载后,混凝土内部的大部分微裂纹和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