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族是我国特有的岛屿民族,主要聚居于海南中西部的山区地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黎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而又适应其生存环境的传统药用植物利用的知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黎族人民的传统生活生计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对其传统药用植物利用知识造成一定影响。而该传统知识在黎族地区的传承仅依靠口传心授,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面临流失。因此调查和收集黎族传统药用植物利用知识,结合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为黎族传统药用植物的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促进该知识的保护和传承。在文献研究、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关键人物访谈、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获取相关的传统医药知识,采集凭证标本,整理和编目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的黎族传统药用植物名录。选取两种药用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闭花耳草(Hedyotis cryptantha)进行化学成分及相关活性研究。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硅胶色谱、凝胶、ODS、高速逆流色谱、中压制备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提取和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波谱(IR、UV、US、1D/2D NMR)等方法分析鉴定结构,通过药理学方法进行评估和筛选活性成分。研究结果如下:1)共走访调查海南乐东黎族村寨8个,访谈了25名关键人物(10名当地草医),采集药用植物共47种(40个属系34科)获得凭证标本93份,初步完成药用植物编目。2)从三叶鬼针草的乙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到26个化合物,鉴定了18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通过ABTS抗氧化活性跟踪实验,结合高速逆流色谱从正丁醇萃取层中分离和鉴定8个活性化合物,均为多酚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7、化合物34在ABTS抗氧化实验中表现显著。化合物27和3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高分辨液相质谱联用比较分析闭花耳草和同属植物白花蛇舌草,发现两种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尝试性地鉴定了闭花耳草三个相同的主要成分,分别为10-acetylscandoside或asperuloside acid、车叶草苷和芦丁。进一步通过多种色谱法,从闭花耳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5个,所有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获得。本研究初步对海南乐东黎族地区传统药用植物进行了编目,整理记录了部分传统药用知识。同时,选取两种植物开展化学成分分析,为该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