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药用植物三叶鬼针草和闭花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g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族是我国特有的岛屿民族,主要聚居于海南中西部的山区地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黎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而又适应其生存环境的传统药用植物利用的知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黎族人民的传统生活生计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对其传统药用植物利用知识造成一定影响。而该传统知识在黎族地区的传承仅依靠口传心授,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面临流失。因此调查和收集黎族传统药用植物利用知识,结合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为黎族传统药用植物的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促进该知识的保护和传承。在文献研究、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关键人物访谈、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获取相关的传统医药知识,采集凭证标本,整理和编目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的黎族传统药用植物名录。选取两种药用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闭花耳草(Hedyotis cryptantha)进行化学成分及相关活性研究。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硅胶色谱、凝胶、ODS、高速逆流色谱、中压制备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提取和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波谱(IR、UV、US、1D/2D NMR)等方法分析鉴定结构,通过药理学方法进行评估和筛选活性成分。研究结果如下:1)共走访调查海南乐东黎族村寨8个,访谈了25名关键人物(10名当地草医),采集药用植物共47种(40个属系34科)获得凭证标本93份,初步完成药用植物编目。2)从三叶鬼针草的乙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到26个化合物,鉴定了18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通过ABTS抗氧化活性跟踪实验,结合高速逆流色谱从正丁醇萃取层中分离和鉴定8个活性化合物,均为多酚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7、化合物34在ABTS抗氧化实验中表现显著。化合物27和3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高分辨液相质谱联用比较分析闭花耳草和同属植物白花蛇舌草,发现两种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尝试性地鉴定了闭花耳草三个相同的主要成分,分别为10-acetylscandoside或asperuloside acid、车叶草苷和芦丁。进一步通过多种色谱法,从闭花耳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5个,所有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获得。本研究初步对海南乐东黎族地区传统药用植物进行了编目,整理记录了部分传统药用知识。同时,选取两种植物开展化学成分分析,为该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文章回顾了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近30年的历程,总结了防治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和问题,思考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策略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初步阐明tDCS影响PD相关抑郁行为的部分神经化学机制。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D组、阳
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对唐诗的选择是从宗旨、体裁、音节三个层次进行的,其中“宗旨”是首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体裁、音节是不可或缺的诗歌美的因素,这是儒家所倡导的“尽善尽美
<正>新研究不仅为合成氨提供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非金属电催化剂材料,也为电催化固氮技术的工业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用碳化硼(B4C)纳米片充当非金属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就能
人类是以人的身体经验为基础,通过隐喻的建构方式来认识世界的。相同的身体结构与感知器官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人体隐喻投射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认知
中国是一个胃癌大国,我国的胃癌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早期胃癌比例低、进展期病例为主要诊治对象等特点。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中国抗癌协
忧患意识自古至今延绵不息。但是它的内容随着社会生活和其它思想意识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经》表现了相当普遍的忧患意识。具体表现主要包括四
<正> 修养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所达到的水平。秘书工作人员同其他人员相比,在修养与能力要求方面,既有共性
中国当代军旅舞坛现实主义精神,是当代思想在艺术领域里的反映,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对话的结果,也是中国现实社会中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广义文化的必然表现。中华民族
以南京市2017年商品住宅价格数据为基础,经过空间正态统计分析、自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后,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出南京市2017年商品住宅空间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