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通过实验观察,探讨育嗣灵 2号方针对腺嘌呤致少精症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学、精子数目、和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TSH)、睾酮(T)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育嗣灵 2号方助育生精的作用机理,为研究育嗣灵 2号方治疗少精症的有效性提供科学指导。
方法:该课题选用 80 日龄左右的 SPF 级雄性大鼠 60 只为研究对象,除空白组12只外,利用腺嘌呤(按 100mg/ml浓度配制,同时加入阿拉伯胶作为助溶)按 50mg/100g/d剂量灌胃,连续 13天,以建立肾阳虚少精症模型。13天后观察大鼠外部表现形态以检测是否处于肾阳虚状态,随机取 8 只,检测精子数目、镜下观察睾丸组织变化,与空白组随机取 2只对照,以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育嗣灵 2 号高剂量组(育嗣灵高组)、育嗣灵 2 号低剂量组(育嗣灵低组)、阳性对照组(阳性组),每组10只。在同种饲养条件下,造模的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灌以等量蒸馏水,育嗣灵高、低组分别灌以育嗣灵 2 号煎液(高剂量组每 100g 体重给药 2ml(合4.2g生药);低剂量组每 100g体重给药 1ml(合2.1g生药)。)阳性组给予灌胃克罗米芬生理盐水混悬液 0.15mg/ml/10g/d,连续给药 30 天后。连续给药30天后。处死大鼠,用分析天平称取各组睾丸重量;放免法检测血清 FSH、LH、T水平;光镜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精子分析仪检测精子数目。
结果:①育嗣灵 2 号方对实验动物全身情况的影响:模型组大鼠于灌药第 3 天出现活动减少、反应迟钝、倦怠萎靡;第 6 天出现饮食减少、饮水增加、体重增加不明显、生长发育几近停滞、眯眼、眼睑周围浮肿、耳廓苍白、竖毛、弓背、蜷缩、拥挤在一起、体毛枯疏、失去光泽、大便变稀,尿量增多,阴囊皱缩等肾阳虚的症状,且随给药天数的增加而显著加剧。正常组大鼠的体重日渐增长、精神状态、体征、活动反应如常。育嗣灵 2 号方大、小剂量组大鼠,精神体征较模型组、对照组为佳;模型对照组大鼠精神体征不及高低剂量组、空白组,但较模型组为佳。②对大鼠体重、睾丸、附睾重量的影响:模型组显著小于正常组,有显 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接近正常组,模型组明显小于正常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 ,治疗组接近正常组,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大于模型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③对大鼠血清FSH、LH、T 的影响:统计学处理大鼠血清内分泌水平数据显示:模型对照组睾酮(T)水平显著降低,各治疗组的血清睾酮(T)水平升高,其中尤以高剂量治疗组的血清睾酮(T)水平升高最明显(P<0.01);其它各组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④育嗣灵 2号方对实验动物附睾精子密度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精液密度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治疗组精液密度显著明显增加,而各治疗组之间无明显性差别。⑤对实验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正常组大鼠睾丸发育正常,曲细精管排列紧密,圆形或卵圆形,其内可见各级生精细胞,生精细胞呈圆形,排列紧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可见较多成熟精子。模型组睾丸曲细精管显著萎缩,排列疏松,间质水肿,曲细精管内上皮层明显变薄,生精细胞、成熟精子显著减少,少数管内仅见支持细胞,未见生精细胞及成熟精子。经“育嗣灵2 号方”高低剂量治疗组治疗后,睾丸曲细精管轻度萎缩,局部排列稍疏松,间质轻度水肿,曲细精管管腔内可见各级生精细胞,但排列稍疏松、数目轻度减少,可见中等量成熟精子。西药对照组睾丸曲细精管萎缩,间质水肿,局部曲细精管内上皮层变薄明显,其内可见各级生精细胞及成熟精子,但数目减少明显。
结论:①育嗣灵 2号方能明显 增加少精症大鼠睾 丸、附睾的重量。②育嗣灵 2 号方能改善少精症模型大鼠睾丸的睾丸结构,有益于精子发育成熟,显著增加睾丸各级生精细胞和精子数量。③育嗣灵 2 号方能调节少精症模型大鼠血清 T 水平,明显改善睾丸生精环境,增加精液密度,对少弱精症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