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氟烃化合物的使用增多。一方面更多的消耗大气中的O_3,另一方面导致紫外线的照射愈加严重,随紫外线增加而上升的紫外线中波UV-B辐射对植物造成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强。大量研究表明,适宜的UV-B对植物、动物等生物体不存在伤害作用,而在一些高纬度地区、高原山地或是光照较强的地区则出现了损伤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也随着时间推移有着扩散的趋势,所以试验研究UV-B对大面积种植的经济作物苜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氟烃化合物的使用增多。一方面更多的消耗大气中的O3,另一方面导致紫外线的照射愈加严重,随紫外线增加而上升的紫外线中波UV-B辐射对植物造成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强。大量研究表明,适宜的UV-B对植物、动物等生物体不存在伤害作用,而在一些高纬度地区、高原山地或是光照较强的地区则出现了损伤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也随着时间推移有着扩散的趋势,所以试验研究UV-B对大面积种植的经济作物苜蓿(Medicago sativa)光照损伤范围及损伤效应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影响其损伤效应的机制和修复其效用的一些物质例如锌、硒元素的响应机制等。增强UV-B辐射会抑制植物光合特性,破坏植株细胞膜,对膜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等生物机体结构造成伤害。而适宜浓度的锌、硒能提高细胞膜的保护功能,增强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本文用紫花苜蓿(“惊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自然环境温度和光照条件,探究UV-B辐射增强至0.07 w·cm-2、0.12 w·cm-2、0.15 w·cm-2三种强度下对紫花苜蓿的影响,并选择具有损伤效用的0.15 w·cm-2强度在幼苗期喷施锌(ZnSO4·7H2O)设置为0、0.5 g·L-1、1 g·L-1、1.5 g·L-1,硒(Na2SeO3)盐溶液设置为0、0.025 g·L-1、0.05 g·L-1、0.075 g·L-1的溶液浓度梯度,测定锌硒对紫花苜蓿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随着UV-B辐射胁迫强度的增加与胁迫时间的延长,在第9天时,紫花苜蓿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在L3-T1处理组UV-B辐射胁迫下,紫花苜蓿的光合色素含量、生物量以及锌硒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说明,1 h 0.15 w·cm-2处理对紫花苜蓿具有致伤性。随着锌元素施加时间的延长,1 g·L-1的锌处理不仅提高了紫花苜蓿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并且增进了紫花苜蓿对Zn、Se、Cu、Fe、Mn的吸收积累量。综合评价表明,1 g·L-1的锌处理能够改善受损紫花苜蓿的光合、抗氧化性以及金属离子吸收。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硒元素施加时间的延长,0.05 g·L-1的硒处理提高了紫花苜蓿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0.025 g·L-1的硒处理则增强了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并且增进了紫花苜蓿对Zn、Se、Cu、Fe、Mn的吸收积累量。综合评价表明,0.05 g·L-1的硒处理能够提高受损紫花苜蓿的光合色素,而0.025 g·L-1的硒处理则更明显的增强了紫花苜蓿的抗氧化性以及金属离子含量。综上所述,1h0.15 w·cm-2的UV-B处理对紫花苜蓿具有致伤性,而1 g·L-1的锌处理能够改善受损紫花苜蓿的光合、抗氧化性以及金属离子吸收,0.05 g·L-1的硒处理能够提高受损紫花苜蓿的光合色素,而0.025 g·L-1的硒处理则更明显的增强了紫花苜蓿的抗氧化性以及金属离子含量。
其他文献
磷矿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再生矿物资源,但呈现“富矿少,贫矿多”的整体局面,经多年开采,高品位磷矿资源消耗过快,资源保障年限不足43年。黄磷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不但浪费了宝贵的一氧化碳资源,还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黄磷尾气与中低品位磷矿石的综合利用技术,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黄磷尾气为燃料,热解中低品位磷矿石中碳酸盐杂质。分析分解机理;计算分解反应热力学
调理肉制品因使用便捷、营养卫生、肉嫩味美的特点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若贮藏温度控制不当,肉制品极易腐败变质,货架期缩短。预报食品微生物学可以通过微生物生长特性快速有效地预测食品货架期,保证食品安全性。本研究以调理肉饼为试验材料,对冰温贮藏终点的特定致腐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SO)进行分离鉴定并建立优势致腐菌的货架期预测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将真空
由于脉冲星周期极其稳定等特征及属性,利用脉冲星为导航星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导航定位方法。脉冲星发出的脉冲信号到达航天器的时间延迟是该导航系统最为重要的观测量,它指的是累积时间较短的累积轮廓相对标准轮廓的相位延迟,对这一时延值的估计精度决定了脉冲星导航系统的性能与定位精度。脉冲星自转周期的突变、相对论影响、行星活动及其他干扰因素造成的噪声会引起导航定位精度的下降,故如何有效抑制噪声影响
随着现代企业理论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已不仅聚焦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应该在权衡所有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上做出贡献。员工是企业内部与经营关系最为密切且数
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过程中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浓度和种类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燃料和燃烧条件的不同。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存在明显的不完全燃烧现象,却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云南昆明的高原大气环境及燃煤过程为研究对象,开展低压低氧环境下大气中颗粒态和气态PAHs的气固分配特征及来源研究,同时建立高原PAHs环境和源成分谱,评估高原大气环境的PAHs健康风险。研究成果可以为高原区域空气
金属材料在疲劳载荷下微损伤演化过程涉及多尺度损伤事件的萌生、发展和耦合等复杂物理现象。对此,本文基于一种概率熵的疲劳损伤表征方法对低碳钢材料的疲劳损伤展开研究。低碳结构钢Q235在工程中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及船舶等工程结构的制造中,且以其制造的大多数工程部件在服役期间均承受循环载荷,疲劳分析应是他们设计与检测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Q235钢材料在动态和静态载荷下损伤破坏的相互关联性,通过材料结构的静
癫痫发作会有临床表现和脑电信号的表现,一般两者结合判断,但是有些发作临床表现不明显,这时主要是依靠脑电信号判断,所以脑电信号是判断癫痫患者发作的重要依据,然而脑电信号的获得是通过放置适当的电极,贴在患者的头皮上,可想而知头皮脑电信号是存在着非常大的伪差的。癫痫发作随机性很大,常常难以记录到癫痫发作,所以想要获得更好的效果,需要记录一个患者完整的清醒-睡眠-清醒周期,监测时间则需要数小时到数天不等。
随着在商业、工业和军事领域对电磁仪器的广泛应用,电磁污染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发高效、廉价以及轻量化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已经成了研究热点。碳纳米管(CNT)由于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结构已经在电磁波吸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但是,CNT具有阻抗匹配较差、损耗机制单一等缺点。导电聚合物(CPs)被视为是一种优秀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其中,聚吡咯(PPy)和聚苯胺(PANi)作为典型的CPs,不仅具有低密度、易于大规
我国黄磷开采量大,黄磷的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黄磷尾气产生,黄磷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CO)。CO是一种重要的碳一化工原材料,如果能够很好地对黄磷尾气中的CO进行回收,将能够有效地实现黄磷尾气的资源化利用。然而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存在于黄磷尾气中,导致CO很难被有效地利用。本文针对黄磷尾气中砷化氢(AsH_3)的脱除问题,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作为催化剂的载体,通过超声浸渍法制备出一系列催化
收缩徐变是混凝土材料本身固有的特性。收缩是混凝土的体积随着时间变化而减小的现象,徐变是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应变随时间变化而增长的效应。由于时间的跨度长、环境湿度的变化大、各构件理论厚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都不同,收缩徐变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效果就越明显。为了研究新旧桥涵规范下收缩徐变对大跨度斜拉桥影响量的区别,本文通过新旧两种桥涵设计规范(1985版和2018版),对在建的嘉鱼桥的混凝土索塔和运营十几年荆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