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最常用的衡量市场波动率水平的指标是波动率指数,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有名的波动率指数是由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于1993年推出的VIX指数,也被称为“投资者恐慌指数”。2015年6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根据上证50ETF期权的交易价格情况,宣布发布中国首只基于真实期权交易数据编制的波动率指数——中国波指(iVIX)。iVIX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用于衡量上证50ETF未来30日的波动预期。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上证50波动率指数的研究,得出中国波动率指数与股指之间的相关性联系。 学术界关于波动率的研究很多,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之前并不存在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采用历史波动法,利用GARCH(p,q)模型构建中国的波动率指数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在传统方法的框架下,利用GARCH(1,1)模型构建了上证50的波动率指数,并与iVIX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两者对实际波动率的解释程度相近,iVIX所代表的隐含波动率法相对更优一点的结论。 同时,本文验证了波动率指数与股指的负相关性和非对称性,并试图根据iVIX值、iVIX的变动率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经过实证分析,得出当iVIX的阀值达到40-45之间,变化幅度达到7%左右时存在较好的交易机会。 最后本文根据美国证券市场发展基于VIX的金融创新产品的经验,对我国根据波动率指数设计金融衍生品,开展投资者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