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层报酬激励是为了解决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利益冲突,使得管理层能够以和股东一致的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管理公司。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各项制度和监管措施还不完善,使得管理层有条件利用盈余管理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损害股东的利益。因此,管理层报酬激励不仅是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而且也是导致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选取2009-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为了考察不同产权下两者之间关系的差异,本文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两个分样本。此外,为了研究不同种类的管理层报酬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还将管理层报酬分为货币薪酬、股权激励和在职消费三部分,研究三者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了研究思路与方法,阐述了研究内容与框架。本文的第二部分在研究国内外盈余管理的动机、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本文实证研究的角度与内容。本文的第三部分介绍了管理层报酬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紧接着介绍了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包括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契约理论。同时,还详细阐述了管理层报酬影响盈余管理的作用机理。本文的第四部分是关于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文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假设H1:管理层的货币薪酬与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这类关系更强;假设H2: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这类关系更为显著;假设H3:管理层的在职消费与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这类关系更为显著。本文的第五部分是对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检验,样本选取了2009-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同时将全样本分为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进行考察,在实证过程中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及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此外,为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将代表货币薪酬的衡量指标采用其他指标进行衡量,以使研究结果更加可靠。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的一些政策建议,诸如确定合理的薪酬构成、合理的薪酬水平和考评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此外,还阐述了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对于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通过实证检验,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管理层报酬中的货币薪酬能够触发盈余管理,且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更能触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管理层报酬中的股权激励能够触发盈余管理,且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更能触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管理层报酬中的在职消费能够触发盈余管理,且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更能触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