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储备融资风险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w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储备是当前政府经营和发展城市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土地储备制度的运作和开展,土地储备融资作为获取资金的必要手段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以及各地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市场完善程度、政府调控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传统土地储备融资业务模式弊端逐步显现,融资风险日益突出。2016年四部委联合发布的“禁止向银行举借土地储备贷款”的要求,加快推动了土地储备融资机制的更新。因此,探索土地储备融资风险研究机制,协调地方政府土地储备资金需求与土地储备融资风险的矛盾,是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围绕新政策形势,厘清江北区土地储备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立足不同的利益主体视角识别土地储备融资风险特征、形成机理,揭示土地储备抵押融资风险的演化机制,综合评估土地储备融资风险水平、划分风险级别、判断主要影响因素,并探究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期有效化解风险、实现持续稳定的土地储备融资。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通过识别不同参与主体视角下的土地储备融资风险类型发现,江北区政府存在地方债务风险、土地财政风险、社会风险;土地储备中心存在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金融机构存在信用风险、操作管理风险、变现风险,并从客观条件、诱因、产生根源等方面探索不同风险类型的形成机理。⑵构建三方博弈模型系统剖析了土地储备抵押贷款中政府、北部土储、金融机构三个利益攸关主体的目标、行为、利益诉求,揭示出参与主体在收益与风险损失的权衡下总是趋于有利一方,因而表现出不合规融资等短期行为,但随着潜在风险损失逐渐大于综合效益,银行贷款融资模式的退出也是必然趋势。⑶运用协整理论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完善了土地储备融资风险评估体系。宏观上,江北区不存在显著的土地储备融资风险,短期内可控。微观上,年际间风险程度略有波动,整体趋向中等风险且逐渐平稳;各层面风险程度变化差异明显,其中财务风险年际波动最大,信用风险总体趋于平稳,市场风险可控,政策法律风险显著降低。影响土地储备融资的主要因素为:融资总额与土地出让收入比、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率、偿债率、抵押贷款利率、土地出让收入、银行抵押贷款与融资总额比率。⑷以科学预测与合理规划、合理选择融资时机与方式、权责利统一为原则,在土地储备融资结构优化决策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新形势下土地储备融资方式优先级别依次为土地储备基金、项目融资、土地储备信托、政府土地储备债券,若需同时采用的最优组合是土地储备基金占31.85%、土地储备信托占22.59%、政府土地储备债券占19.65%、项目融资占25.91%;在管理机制方面提出加强土地储备融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监管,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完善信用评级体系等措施。
其他文献
空间结构是区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旅游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决定了对区域经济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对旅游空间结构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旅游空间作为
本研究以福建省浙江红花油茶为材料,分析其表型、叶片营养元素及果实含油率的变化规律,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浙江红花油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为保护和利用浙江红花油茶资源提供
科学的发展始于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励人们去学习、去实验、去创造。科学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是一个问题创设和解决的过程,在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积极倡导“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问题”是指存在一种目标但尚未找到达成目标的途径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地以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与工业化程加快,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人口、资源、环境日益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现代城市规划的发源地英国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绿带政策,成为解
地方认同是地方特征、人地互动的结果。与地方感、地方依恋、地方依赖相比,地方认同更直接地针对个体,将地方内化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环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不同学科对认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