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如何存在于空间,以何种空间观念作为指导进行创作,实际上关系到绘画赖以生存的本质属性问题。不同民族的艺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探索如何处理空间关系,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表现体系。绘画空间的表现方法是综合所有元素体现的,文化背景、哲学观念、思考方式的差异都会使艺术家的发生创作方式的改变。空间的表现形式是意识形态的外化图式,是在在二维平面上对三维空间的重现。由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观念与西方绘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于西方绘画空间的不同形式表现及成因还缺少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纵观西方绘画中对空间的描绘,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再到平面,直至今日当代艺术中多元化表现手法的过程。从古希腊壁画中平面化形象的出现,到“透视学”的诞生,再到抽象绘画的产生,从古到今的艺术家们从未停止过对空间以及情感表现的探索。无论是肖像画、风俗画、静物画还是风景画,都是在平面中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空间世界,显示出人与周围环境或物体的关系。绘画中的空间是表现艺术家观念与情感的世界,其中通过艺术家收集和重构的视觉经验都能够展示出每一位艺术家对自身及世界的思考,能够给观者带来情感上的共鸣。绘画作品中的空间是依靠点、线、面、色彩和明暗来呈现。艺术家通过对透视、构图等空间理论研究的运用,在画面上创造出三维甚至多维空间的视觉效果。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该理清西方绘画脉络,寻求传统文脉上的相成关系,才能在全球化语境下寻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通过对西方绘画艺术中对空间概念与表现的研究,探寻情感表达与空间表现之间的联系,寻找到绘画创作的方向。 本文对绘画中空间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对西方传统绘画的空间表现手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将西方绘画中不同时期空间的表现的探索较为完整地进行梳理。通过对代表艺术家及作品的分析,理解众多艺术家独特的空间表现方式的原因,找出其情感表达的特点。从这些归纳中整理出西方绘画表现空间观念的理论研究和脉络,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寻找到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