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抖音横空出世,其“年轻人的短视频社区”的明确产品定位和便捷的产品功能迅速获得了大量青年群体的青睐。基于庞大的用户流量,抖音于2018年3月开启了产品的商业化进程,抖音“蓝V”品牌账号功能的上线使品牌广告的生产传播方式发生了一定转变。与此同时,抖音开辟的虚拟媒介空间为青年亚文化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基础。恶搞、自嘲、二次元、拍客与创意剪辑等多元风格在抖音上迅速繁衍并广泛传播。抖音品牌广告在本文具体是指入住抖音的非官方品牌主借助抖音短视频平台,通过广告策划,充分运用抖音的各类产品功能(主要以抖音“蓝V”账号功能为主),推广产品信息与服务内容的传播活动。由于商业化市场永远追求新奇性和时尚的发展属性,抖音品牌广告凭借青年亚文化独特、创新、多元的文化特性受到青年群体的追捧和关注,展现出了惊人的传播效果。本文的研究虽是基于青年亚文化视角进行的,但抖音品牌广告与青年亚文化之间绝不能轻易的画上等号,唯有那些充分体现青年亚文化特性的抖音品牌广告才能进入本文的研究范围内,即那些解构主流经典、具有颠覆、抵抗性的广告内容、沟通语境与品牌形象。本文着眼于抖音诸多品牌矩阵中典型性较强的品牌“小米手机”,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试图探究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抖音品牌广告。首先,本文介绍了抖音品牌广告的生产与传播:从市场背景和广告形式两方面进行简要梳理,并基于“5W”传播模型,聚焦抖音品牌广告的传播主体、传播空间和参与受众,探析抖音品牌广告整个的传播过程,以此奠定本文论述的可行性基础。其次,分析了抖音品牌广告的青年亚文化特性:从伯明翰学派和国内对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成果出发,结合“风格”、“风格构建”、“抵抗”等关键词,分析抖音品牌广告有着怎样的风格,如何构建风格,其风格展现了怎样的抵抗性。接着,探讨抖音品牌广告结合青年亚文化流行的动因:从媒介生态的转变与功能性优势的推动两方面着手,凸显青年亚文化对品牌广告传播的增益作用。最后,综合前文的论述内容,指出当下抖音品牌广告的问题所在,并尝试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建议。本文创新的将抖音品牌广告的研究置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下,有利于探究两者的博弈关系。同时,为品牌主、广告人、抖音平台提供了具体的生产传播策略和方法论,这对促进抖音品牌广告的持续性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