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型感染引起的当今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发病率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首位。单纯西药局部或全身治疗,疗效并不令人满意。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是一种疗效好、病程短、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黑睛,属风轮,内应肝胆,故辨证多从肝胆着手,又目为火之门户,张从正有“目不因火则不病”之论。导师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本病急性阶段以肝火上炎多见,具有伤津动血、热邪上炎等“火”的特点。在急性期针对“火”邪的治疗是关键,对保护患者视力,阻止病情发展,减少复发率与致盲率均具有重要意义,并依据中医整体基础理论又跳出传统的方剂模式创立了具有疏肝风、泻肝火、凉肝血、利肝湿、理肝气的整体治疗肝经的新型方剂——清肝明目汤。本课题通过对清肝明目汤联合外用熏洗方治疗43例肝火炽盛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评估清肝明目汤联合外用熏洗方的临床疗效。
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45只眼)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肝火炽盛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21例22只眼,给予0.1%无环鸟苷眼药水点眼,疱疹净滴眼液点眼,0.3%氧氟沙星眼膏点眼,如伴发虹睫炎者予1%阿托品眼药水点眼散瞳。治疗组22例23只眼,在上述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肝明目汤,并采用中药熏洗敷外眼。所有病例治疗1~4个疗程(1周为1疗程)。观察项目包括两组治疗前后疗效、视力、畏光、流泪、疼痛、目赤、荧光染色、角膜知觉减退、治疗时间、舌质、舌苔、脉象、复发率等指标。症状、体征根据病变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分,对症状、体征观察指标进行总积分统计。整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①按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临床痊愈15只眼,显效6只眼,有效2只眼,无无效病例,临床痊愈率65.22%,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痊愈7只眼,显效6只眼,有效4只眼,无效5只眼,临床痊愈率31.82%,总有效率77.2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提示清肝明目汤联合外用熏洗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肝火炽盛型具有显著的疗效。
②经过四周疗程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有改善,但两组改善程度比较,t=-2.270,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视力改善程度大,说明清肝明目汤联合外用熏洗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肝火炽盛型较之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改善视力更明显。
③在主要症状、体征总积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疼痛、畏光、流泪、目赤、角膜荧光染色、角膜生翳范围改善作用等综合方面优于对照组,提示清肝明目汤联合外用熏洗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肝火炽盛型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痛苦。
④治疗组4周内15例治愈者,疗程5d-21d,平均10.652±4.725。对照组4周内8例治愈者,疗程7d-28d,平均14.682±7.227。两组疗程对比,经检验,t=2.48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治疗组疗程短于对照组,说明清肝明目汤联合外用熏洗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肝火炽盛型能有效缩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治疗时间。
⑤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舌苔、脉象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22例患者脉象正常,20例患者舌苔正常,优于对照组的脉象正常15例及舌苔正常16例,两组舌质变化无明显差异,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舌苔、脉象优于对照组,舌质变化不大。
⑥经过四周疗程治疗后随访3个月,复发率两组比较,X2=5.08,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清肝明目汤联合外用熏洗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肝火炽盛型较之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可减少复发。
结论:清肝明目汤联合外用熏洗结合西药治疗肝火炽盛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疗效好、视力改善程度大,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病程短、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