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作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his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技术在移动通信、广播电视、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社会对频谱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认知无线电作为一种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无线电技术,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频谱共享技术,是认知无线电研究的关键课题之一,其目标是在保证主用户正常通信的前提下,通过认知用户与主用户之间、以及认知用户之间共享频谱,实现认知用户高效可靠的通信。本论文正是依据频谱共享技术的目标,定位于基于协作的频谱共享技术的研究上。针对不同的频谱共享方式(underlay或overlay),结合不同的协作传输协议,深入研究了协作中继技术在各种频谱共享场景中的应用。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联合考虑干扰温度限制和频谱共享干扰,构建了完整的underlay式认知中继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中断概率和误符号率的性能分析。针对现有系统模型忽略频谱共享干扰的问题,在联合考虑干扰温度限制和频谱共享干扰的情况下,对采用两种不同协作协议的认知用户系统进行了更准确、更实用的性能分析。在单中继解码转发协作协议的情况下,推导出认知用户系统中断概率的闭式解,以及误符号率的渐近紧的上下限;在多中继选择协作协议的情况下,考虑主用户活动对认知用户性能的影响,推导出中断概率的闭式解。(2)研究基于协作OFDM的overlay式频谱共享机制,针对主用户的邻频干扰问题,提出了交替迭代优化的功率分配算法针对overlay式的OFDM-CR系统中可能出现的邻频干扰问题,引入协作中继技术,能够在降低认知用户的发射功率、避免邻频干扰的情况下,保证认知用户的通信质量。以实现认知用户协作OFDM传输最优化为目标,在不影响邻频主用户正常通信的约束下,提出了交替迭代优化的功率分配算法,合理分配源与中继的子载波功率。(3)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中继的overlay式频谱共享机制——感知协作机制,能够提高频谱利用率,实现高效协作传输。该机制利用具有认知能力的感知中继替代普通的中继用户,共享主用户的频谱来完成认知用户系统的协作传输,节省了系统的带宽资源,能够大大提高传输效率。为该机制设计了两种感知中继的选择策略,一种基于瞬时信道信息,一种基于部分信道信息;并且每种策略都按照是否考虑用户之间的公平性,划分为两种情况分析相应的用户中断性能和系统吞吐率性能。(4)为了结合underlay、overlay两种频谱共享方式的优点,提出了基于感知结果的混合式协作频谱共享机制。该混合式机制允许认知用户根据频谱感知的结果自适应地选择underlay或者overlay共享方式;当切换至underlay方式时,依靠协作传输技术,弥补由于功率受限造成的性能损失。在该机制下,考虑主用户的活动状态以及认知用户的频谱感知能力,分析了两种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情况,进而基于信干噪比推导出认知用户网络的中断概率和误符号率的闭式表达式。(5)为了使认知用户在频谱共享中,更主动和灵活地获得频谱使用机会,提出了基于时隙划分的协作补偿式频谱共享机制。在该机制中,认知用户主动充当主用户的协作中继,协助主用户传输,以换取自身数据的传输机会。本文讨论了该机制是否适用的判定过程,给出了具体的判定依据;设计出基于时隙分配的传输协议,来协调调度主用户和认知用户的信息传输;评估了补偿式共享后,主用户和认知用户各自的中断性能和误符号率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小微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我国金融系统的小微信贷业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许多商业银行争相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了种类繁多的金融服务,但小微企业
“海南赛马热”近期正在引起舆论的关注。目前,海南以“赛马”“马术”“马文化”等关键词命名,或以此作为经营范围的企业超过30家,涉及赛马小镇、马文化园项目至少10个。$$但凡
报纸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绿色生活的追求,室内可见光通信(VLC)成为当前无线通信的研究热点之一。室内VLC具有无电磁干扰、对人体无害、搭建灵活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基础课实验教学是基础课群建设的重要支柱,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影响重大,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在我校,电子技术和电路理论是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近年来,尽管光纤无线混合网(FiWi)已经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在提高固定/移动用户的通信质量方面(如高带宽、低延迟和无缝切换等)依然存在着很多的设计挑战。具体而言,对于
针对智能路灯网络,采用6LoWPAN技术、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开发包含多种传感器、执行器等多功能的智能路灯网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效解决了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组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