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至今,国民经济在多种因素的驱动下飞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呈激增状态,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汽车的消费群体逐渐向以80后、90后靠拢,他们则更倾向于用信贷的超前消费的方式购买汽车,这使得消费者对汽车信贷产品和服务有着极大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成立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以此来运作汽车信贷业务,因此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数量和规模也与日俱增。作为一种轻资产企业,汽车金融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去支持信贷业务的运作,而这些汽车金融公司几乎都面临着同样的融资困境:流动资金需求大、融资成本高、融资门槛高。因此如何高效、低成本的筹集足够的资金成为了汽车金融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据数据显示,2020年初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人民币9063.71亿元,同比增长8.03%,近10年的复合增长率达25.8%1,这说明汽车金融公司未来的的资金需求会很大。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常用的融资方式有同业拆借、股东投资、银行借款等,然而,这些融资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需求,并且融资成本较高,融资门槛也较高。与此同时,由于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业务零售贷款会使公司产生大量的一年期以上的非流动资产,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结构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例如银行借款,不仅无法增加资产的流动性,而且增加了大量负债,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严重限制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面对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窄的融资困境,汽车金融公司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进行汽车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融资活动,这种融资方法可以盘活资产,筹集到大量资金,且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对资产证券化这一融资模式在我国汽车金融公司中的应用研究是相当必要的。本文主要使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案例为大众汽车金融公司的第八次资产证券化融资活动,因为此次资产证券化融资活动最终环节是由第三方机构发行名为华驭八期的资产支持证券,所以本文将以“华驭八期”作为该融资案例的简称。本文将对华驭八期的融资过程进行分析,首先结合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现状、以及大众汽车金融公司面临的融资困境分析出大众汽车金融在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活动时的融资动因,然后以汽车金融公司实际参与的基础资产池设计、信用增级手段选择环节作为研究重点,进行资产池质量、现金流分析、增信过程分析,然后结合成本分析总结出该融资方案的融资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风险分析发现大众金融为降低各类风险采取的措施以及还未能解决的问题。最后结合整个案例分析总结出该案例的推广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汽车金融公司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提供借鉴和启发。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认为,汽车金融公司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可以促进公司发展战略进行,产生的效应主要体现在:1.拓宽了融资渠道。2.降低了融资成本。3.优化了资本结构。4.促进了公司的业务拓展。其总体优势体现在基础资产资产池质量较高、证券化过程中各参与主体资质符合标准、流程设计合理。在信用增级方面,优先/次级结构、超额抵押物等信用增级措施为优先证券提供一定的信用支持。最后通过红黑池转换机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发行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灵活选择发行时间,锁定实际融资规模,优化融资成本。除了上述优势,本案例还存在资产池信用贷款的抵押物过于集中、增信手段单一、基础资产未实现真实出售的问题。对于此次资产证券化融资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大众汽车金融自身和国家政策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汽车金融企业在其产证券化融资活动中构建基础资产池时,应该完善入池资产的筛选程序,提高入池资产的准入门槛,加强对基础资产的信息收集,做到对资产池的动态监测,以得到更准确的资产池未来现金流数据,并预防违约风险。国家政策层面的建议包括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第三方评估体系。我国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应用研究还较少,而国外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且体现了很好的融资效果,因此本文对于国内汽车金融公司化解融资困境、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