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坦朝村是位于晋南地区中条山山麓的一个普通又有着鲜明特色的村庄。其山麓的地形条件,含砂量较大的土壤结构,使得粮食等传统农作物在村庄的很多土地上不易生长,反而适宜以柿子树为主的果树作物大量种植。果树经济发达,在西坦朝的村庄经济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对西坦朝农户的家庭经济影响很大。本文通过解读四清时期建立的西坦朝大队阶级成分登记表,分析包括水地、旱地的土地,以及果树、房屋、牲口等经济因素的情况。以土地改革前、土地改革结束时、高级社之前的三个时间点为节点,使用基尼系数的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包括土地、果树、房屋、牲口等地权、物权分配情况。描绘了这三个时期土地、果树、房屋、牲口等经济因素的分配变化的轨迹。探讨了从土改到高级社前的贫富差距与分家等因素的关系,从而深入土地研究。同时,研究在西坦朝特殊地理环境下,土地与当地特殊农作物——果树的内在联系。使得分配研究在本文不再局限于土地分配的研究,而是对农村家户经济方方面面、各要素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