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理论下《木鱼歌》中吕金功的身份认同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yl1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国80年代新兴的华裔女作家之一.林露德虽然不像同时期的其他华裔美国小说家如汤婷婷,谭恩美那样广为人知,但她的小说却有着自己的特色。她致力于书写华人移民的真实传奇经历,描绘他们的勤劳、勇敢、智慧和艰苦创业的历程,为他们不朽的人生树碑立传,让人们看见他们对美国历史和社会的贡献。她的小说《木鱼歌》取自美籍华人果树专家吕金功的真实事迹,生动再现了他跨越中美地理时空的迁徙。吕金功一生跨越中美大陆与美国南北两个大洲,不同的空间体验与文化交流的碰撞使他陷入身份的认同的困境。小说中林露德借由三个来自不同地域空间且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叙述吕金功一生,吕金功自始至终都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刻意的消音暗示了他在身份识别上的困惑。本文将在空间批评的视域下对《木鱼歌》中人物的身份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三种空间形式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来探究小说中主人公吕金功的身份认同问题。本论文共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导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林露德和她的作品《木鱼歌》,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对作者及其小说的研究现状,并简要概述了空间理论和身份认同研究。作为论文的主干部分,第一、二、三章以空间理论为依据,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别从地志空间、文化空间以及第三空间三个方面探讨了小说中的主人公吕金功所面对的身份困惑,身份危机与以及对新身份的追寻。通过三章的论证,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总结。通过分析不同的空间与人物身份的联系,文章指出空间建构是体现人物身份认同的一种重要方式,人物在不同的空间中会产生对自身文化属性和身份认同的困惑与追索。在《木鱼歌》中,林露德将吕金功的身份认同焦虑借助不同的空间呈现了出来,表达了她对处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的边缘人生存状况的担忧,并且期待社会对他们的包容与认可。
其他文献
下一代网络(NGN)是业务驱动的网络,提供具有不同QoS要求的IP业务是NGN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感知网络中的各种业务流对NGN的管理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以对VoIP和P2P为代表
一般而言,从法律的视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常被界定为一种法律关系,而法律关系的实质则是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包含着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方面,即通常
在添加有机粘结剂的条件下采用冷压团成型工艺进行了钢渣制备造渣剂的成型实验研究,考察了粘结剂用量,配水量和成型压力对压团力学性能的影响,当粘结剂用量为0.25%~0.30%,配水量为12%,成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兴趣是人类带着情感色彩去认识和感官的。它以认识事物的需求为目标,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Educ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