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消费已经从数量的需求逐步转变为对品质的要求,营养、健康、安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大米是我国居民十分重要的口粮之一,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吉林大米在口感和品质方面得到全国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良商家为谋取不当利益,采用以次充好,甚至以劣充好等手段假冒吉林大米,严重影响吉林大米在市场上的声誉,给吉林大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利用技术手段对吉林大米的产地进行溯源,确保吉林大米产地的真实性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被广泛应用于矿物元素的检测,由于其具有简单、快捷、准确和多种矿物元素可同时测定等优点,带动了基于多种矿物元素指纹分析的农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ICP-MS高通量、快速检测土壤和大米中26种(包含Be,Na,Mg,Al,P,K,Ca,V,Cr,Mn,Fe,Co,Ni,Cu,Zn,As,Se,Rb,Sr,Mo,Cd,Sb,Ba,Tl,Pb,U)矿物元素的技术。对土壤和大米样品的湿法电热消解的条件和仪器分析条件进行优化与筛选,经过考察,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方法准确可靠,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国家标准要求,适合于土壤和水稻中26种元素的同时测定。应用建立的方法,对2017年和2018年采自吉林省长春地区、吉林地区、通化地区、松原地区和延边地区等地的土壤样品和水稻样品(其中,2017年采集土壤样品和水稻样品各41个,2018年采集土壤样品和水稻样品各59个)中26种矿物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利用SIMCA软件对相同和不同年份同一地区不同产地以及不同地区土壤和水稻中矿物元素含量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矿物元素指纹技术对吉林省上述不同五个地区生产的大米进行产地溯源是可行的。以2017年吉林省长春、吉林、通化、松原和延边等五个地区大米中26种矿物元素含量为试验集,利用SIMCA软件偏最小二乘算法(PLS)模型建立了吉林大米产地溯源模型(对不同地区样品赋值作为分类变量Y,将样品元素含量作为变量X;将分类变量Y与元素含量X进行回归分析,建立PLS回归模型;根据建立的回归模型,计算未知样品分类变量,并将得到的分类变量值与标准值比较,确定未知样品的产地),以2018年五个地区大米中26种矿物元素含量为测试集,考察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是:长春地区、吉林地区、通化地区、松原地区和延边地区产地溯源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5.7%、95.9%、61.5%、62.5%和70.8%,表明利用矿物元素指纹技术对吉林省不同产区大米进行产地溯源的准确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