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丙酰草胺属于环丙羧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棉花、禾谷类作物和草坪等。为评价其生态风险,本文建立了环丙酰草胺及其代谢产物在环境中的检测方法;研究了环丙酰草胺在环境介质中的降解特性以及在土壤中的移动特性,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最后,综合评价了环丙酰草胺施用后的生态暴露浓度。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PDA检测器测定水和土壤中环丙酰草胺的残留检测方法。环丙酰草胺测定采用的流动相为乙腈:水=60:40,检测波长为254。该方法,在添加水平为0.1~1.0 mg·L-1范围内时,方法的添加回收率水中为86.4%~101.8%;土壤中为78.3%~87.4%。2、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环丙酰草胺的水解、光解以及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在不同pH(4、7、9)缓冲液中,水解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均属于难降解,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在人工氙灯照射下,环丙酰草胺在水中的光解半衰期为11.6 h,在土壤表面的光解半衰期为121.6 h。在好氧条件下,环丙酰草胺在江西红壤、云南红壤、东北黑土、太湖水稻土以及常熟乌杉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9.2 d,31.2 d,24.2 d,26.5 d,11.4 d。在积水厌气条件下,在江西红壤、云南红壤、东北黑土、太湖水稻土和常熟乌杉土中的降解半衰期为42.8 d、61.8 d、115.5 d、43.9 d、35.5 d。好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降解速率也越快。3、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了环丙酰草胺在6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与淋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丙酰草胺在6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特性能较好的用线性吸附方程描述。其在6种土壤中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江西红壤>云南红壤>太湖水稻土>常熟乌杉土>陕西潮土>东北黑土。吸附常数Kd值在1.41~7.08 L·kg-1之间,吸附性能较差。影响其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土壤pH,在偏酸性土壤中比在碱性土壤中较易吸附。环丙酰草胺在6种土壤中的淋溶性大小依次为:东北黑土>陕西潮土>常熟乌杉土>太湖水稻土>云南红壤>江西红壤,影响其淋溶性的因素主要是土壤pH值,淋溶性随着pH值的升高而变强。4、通过PRAESS平台和SCI-GROW模型模拟了环丙酰草胺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暴露浓度,并同其他类型农药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池塘水体中这4种除草剂的年均暴露值分别为:环丙酰草胺0.477 μg·L-1、甲磺隆4.29 μg·L-1、草铵磷21.3μg·L-1、2甲4氯0.503μg·L-1、抗倒酯0.0156μg·L-1;相应的在河流水体中的年均暴露值分别为:0.023 μg.L-1、0.0302 μg·L-1、0.386 μg·L-1、0.00405 μg·L-1、0.00494 μg·L-1。在地下水中的暴露浓度分别为:环丙酰草胺7.45×10-1、甲磺隆2.7010-2、草铵磷3.57、2甲4氯9.1710-2、抗倒酯7.6410-3。由结果可知,这5种农药在河流水体中的年均暴露值均较小,而在池塘中的暴露值相对较大,尤其是甲磺隆和草胺磷,其在池塘水体中的年均暴露值达到了 4.29 μg·L-1和21.3μg·L-1;草铵磷在使用后可能在地下水中的含量较高(3.57μg·L-1),其它农药在地下水中的暴露浓度均较低。通过PRAESS和SCI-GROW模型模拟以及和其他4种农药对比可知,环丙酰草胺在使用后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暴露浓度均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