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努力使群众对美丽生态环境抱有更多的幸福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低碳农业是农业产业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积极响应,而低碳农业发展水平也是检验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二者是否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准。因此,评价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长江经济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经济带,本文对其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首先,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低碳农业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低碳农业是在维持农业产出持续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农业物资投入、减少农业碳排放,从而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发展目标的现代化农业。其次,对长江经济带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为构建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再次,从农业经济效益、能源利用水平、农用物资低碳化、农业固碳效益四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并将长江经济带低碳农业发展水平与全国进行对比,进而做出评价。最后,选取农业碳排放效率作为因变量,并从农业经济效益、能源利用水平、农用物资低碳化、农业固碳效益等角度选取自变量,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影响长江经济带低碳农业发展的驱动因子和抑制因子。在对长江经济带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后,结果表明:(1)在2008-2017年期间,长江经济带低碳农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大致呈现出上升趋势,发展态势较好,但是却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说明其低碳农业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2)从分类指标的角度来看,农业经济效益指标和农用物资低碳化指标的得分呈现上升趋势,而能源利用水平指标和农业固碳效应指标得分却呈现下降趋势。(3)从空间的角度来看,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市,如上海、湖南、浙江。(4)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农业碳汇量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和农药使用量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抑制低碳农业的发展。最后,根据本文分析得到的结论,提出能够促进长江经济带低碳农业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