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的肌理效果在戏剧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angfanyuanh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饰是人类生活及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服饰所代表和展现的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变迁。服饰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当时的丰富多彩物质,更是当时人民的多彩的精神生活。从原始社会人类开始有意识去用兽皮等材料遮盖身体关键部位以及在恶劣环境中取暖开始,随着时代的变迁,服饰的作用已经不仅仅一些物理保暖和遮盖,而是更多得在扮演一种装饰美化用品的角色,代表着服饰在人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从服饰的角色发生转变开始,人们就开始将当时的宗教文化,以及自已的爱好,生活习俗等文化元素,反映在当时的服装设计中,形成了每个时期独特的服饰风格。戏曲舞台的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要代表,戏曲服饰作为舞台服饰的一种,色彩绚丽,设计精美。而且在舞台表演中,戏曲的服饰是塑造角色外在形象的极为重要的手段。戏曲中的服饰,与演员所演绎的角色息息相关。戏中角色的年龄,主次关系,性格,年龄,文化背景等特点决定着服饰的设计。戏曲服饰属于写意派的中国传统戏剧服饰。戏曲服饰设计过程中遵循“为角色传神”的最高美学目标,一般的戏剧服饰都是具有较强的形式和意境表现力,款式复杂精美,颜色搭配绚丽多彩,纹样等肌理设计繁复搭配华丽重彩的化妆造型,在中国传统文化服饰发展中举足轻重,是现代服装设计的重要参考源泉。本文主要研究面料的肌理效果在戏剧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对于传统及当代戏曲服饰的特征及文化元素总结。本文从服饰本身及戏曲服饰的本质开始,深度发掘戏曲服饰所具有的形式及意境美,再对戏曲服饰的发展进行概括,涉及历史各朝代的当代戏曲服饰,对戏曲服饰的主要款式,纹理面料,以及色彩等元素进行详细完善的分析,结合国内外设计案例,探索面料的肌理效果在戏剧服装服饰设计中的设计方法,以及体现方式,结合几位著名设计师和本人实践过程中的设计着重分析。最后讨论戏曲服饰中的各种元素在设计中的发展应用。在先前的中国戏曲服饰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偏重于传统服饰的理论研究,极少将现代的服装设计与传统的戏曲服饰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服装的讨论也仅仅限于色彩、款式、纹理、面料等研究。而服装设计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这个充满创新的时代,现代设计需要的更多是创新以及对传统的传承,结合时代的发展用当代的设计语言展现传统戏剧服饰的相关元素。因此,本文挑选了大量的以传统元素为灵感的设计,尤其是对面料肌理感的阐述揭示当代戏剧服装的设计规律。通过结合实际案例的讨论,得出以下结论:一,中国戏剧服饰因为其独特的可舞性和令人惊艳的装饰性以及程式性可称为世界艺术领域的一颗明星,需要结合当今时代的审美对其进行重新的评价;二,戏剧服饰的多样元素及其独特的个性,可以在现代的服装设计等艺术领域有很大应用和创新,是现代设计的源泉之一;三,中国传统的戏剧服饰艺术所代表的的悠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的领域不仅仅应用于中国,国外的设计师也深受启发。四,面料元素中的肌理感效果在当代戏剧服装设计中有独到的表现魅力。
其他文献
何为解构?“解构”概念源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deconstruction”一词,原意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解构”这个词,单从服装设计方面理解,一个“解”字意为“
多元化经营是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选择。但由于实施多元化战略受到一系列条件和因素的制约,在给企业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能使企业陷入困境。本
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发票的普及,电子发票给人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可以重复打印的特性也使如何防范重复报销成为企业财务人员面临的难题。本文拟就电子发票对中小企业
本报讯 记者张怡报道 灰瓦白墙,彩绘的墙面,整洁的道路,翠绿的植物。3月22日,记者走进海口工业园区小渔村,映入眼帘的景象不禁让人感叹。这也是小渔村“微改造”一期完成后的成效
报纸
普通高中自1922年出现至今,基本形成了规模发展,并承担培养人的重任。取得成就有目共睹,但是目前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期。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正>西沐在2012年12月20日的《经济日报》中撰文称,伴随着产业发展,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调整期。如何审视调整期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态势、结构与走向,成为很多人关心和
杨万里的诗歌创作成就与其高尚人格紧密相关。他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刚正不阿,诚实磊落,耿介敢言;忠贞报国,关心百姓生活和国家命运,积极入世。杨万里的人格还有任真自适、追求自由、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描意识和感悟受审美倾向、意识观念等的影响而悄悄改变着。在当代中国写实油画观念化背景下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法,冲击了我国较为单一狭窄的素描意识和
<正> “七七”事变前日本对华北的经济侵略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内容。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深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暴戾本质,剖析抗日战争爆发的经济原因是非常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