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正在向社会的各个系统不断渗透,促使社会的各个系统的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而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能力发展必备的专业要求。但由于历史、政策、资源禀赋等原因,我国信息化在区域教育发展中极不均衡,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教育成为薄弱环节,尽管近几年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硬件基础已基本得到保障,但农村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明显不足,对信息化设备操作不熟练,没有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育理念,以及不能将信息化技术设备应用与教学有效的结合,这些因素成为了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制约。本研究以河南省濮阳市T县D村S小学的农村教师M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旨在通过对其进行深度访谈与融入式观察的方式,获得M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中的完整图景,从而总结并归纳出M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提升历程中的经验与问题,获取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提升的基本认识,以期对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发展给予帮助。本论文主要是从M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法方面深入的了解了M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将M教师的成长历程划分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且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同时还采取了融入式观察的方法,观察了M教师日常课堂与公开课的教学,并进行记录,最终得出影响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因素。结合本论文研究成果,得到结论如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影响其进步的因素有外部和内部两个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关键事件的推动、学生在教学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与教师的配合情况、同事和学校的态度,内部因素则包括对信息技术应用设备的使用能力、对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的运用以及本身对教学信息化的态度。因此建议在推进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时应当从学校、教师两个方面入手,以期能够推动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