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促进人类进步,没有发展也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历史情况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发展理念,而公众在不同发展理念的引导下会建立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财富积累,与此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们认识到这种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开始汲取西方发达国家以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教训,摒弃了传统的“黑色发展”模式,探寻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三五规划》首次强调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绿色发展理念在我国生根发芽,国家也在不断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并强调努力争取到本世纪20年代我国居民要基本养成绿色生活方式的习惯。十九大明确提出,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因此,新时期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是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有利于我国居民追求美好生活,也有利于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尤为重要。但是,我国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过程中面临着居民绿色生活意识薄弱、绿色消费需求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使得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困难重重。本文主要阐述了绿色生活方式的意义、理论渊源,并探索了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途径,期望公众能够认识到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成为自觉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