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裘帕·拉希莉是当代备受瞩目的印度裔美国作家,曾获得普利策奖等多项文学奖,《纽约客》杂志称她是“年龄不超过四十岁的二十位最佳作家之一”。拉希莉在作品中以平静的观察和细腻沉着的笔触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印度裔移民形象;而且,她细致刻画了印度裔移民在多元文化夹缝中的家园追寻和身份认同的变迁,展现了移民身份认同问题的复杂性。本论文借助“家园”及“家园意识”相关理论、批评和“身份认同理论”等理论,采用文本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拉希莉作品中印度裔移民形象和家园追寻主题的分析,探讨印度裔移民身份认同的演变及复杂性。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借助阿玛蒂亚·森“单一身份认同”的观点,分析了印度裔移民为拥有稳定的家园,认同于单一文化,或沉浸在“回忆”和“返乡”之中、或疏远印度文化亲近美国文化的不同选择。第二章使用斯图亚特·霍尔关于“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的理论及“混杂性”理论,论述了在印度裔移民的单一身份认同出现危机并松动的情况下,“融合的家园”和混杂性认同之形成。第三章结合“世界主义”理论和“多重身份认同”观点,通过分析第一代移民承认自己既是“印度人”也是“美国公民”的双重身份,以及移民第二代身份认同的多样选择,探讨其文化身份从混杂性走向多元化的可能性。本论文关注拉希莉研究者较为忽视的移民身份认同演变问题,认为拉希莉作品凸显了两代移民在身份认同上迥然相异的抉择,刻画了移民身份认同的前后变迁,无不显示着作家通过艺术形象探寻移民身份认同问题的思想深度:移民的家园是包容的、开阔的,移民的文化身份是混杂、多重、变化的,以多元、开放的态度寻找家园与身份或许才是移民的出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