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N1禽流感病毒抗原特性及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对小鼠的致病性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4月,墨西哥爆发新型A型H1N1流感病毒(2009 H1N1),并迅速扩散至全世界,发展成为21世纪第一次人流感大流行。自从1997年以来,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已经在东南亚家禽中大量爆发,并已造成大量鸡死亡。这些疫情伴随着零星的HPAI H5N1病毒感染人,并导致大于50%的死亡率。为了阐明H5N1禽流感病毒抗原特性及H1N1-H5N1混合感染对BALB/c小鼠这一哺乳动物模型的致病性,现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报告如下:1.H5N1禽流感病毒抗原特性分析本研究主要分析2004年及2006-2007年病毒的抗原特性。血凝抑制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的病毒有非常明显的抗原特性差异。病毒H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揭示它们处于不同的分支。晶体模型同样说明本研究发现的大多数氨基酸突变位点在HA蛋白球状头部,甚至一些位点刚好位于抗原表位。本研究表明2006-2007年病毒发生了较大范围的抗原漂移。2.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对小鼠的致病性在本研究中,将人H1N1流感病毒LN和禽H5N1流感病毒HM,分别或混合感染小鼠分析存活率、死亡率、MDT规律、体重变化规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小鼠感染病毒后肺脏炎性因子(IL-1β, IFN-γ, TNF-α)表达情况。结果表明,LN病毒单独感染不能致死小鼠;HM病毒单独感染和LN-HM混合感染均导致小鼠在第6天全部死亡,但感染LN 48h后再感染HM组的MDT最短,小鼠存活率下降最快。LN组病理变化不明显,HM组和混合感染组病变明显,但其差异不显著;LN病毒感染小鼠后仅能刺激较弱的IL-1β, IFN-γ, TNF-α表达,HM病毒和混合感染均能刺激强烈的IL-1β, IFN-γ, TNF-α表达。本研究表明混合感染增强对小鼠的致病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免疫表型FIK1+CD34-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As2O3使CML患者能中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离CML患者骨
<正>案情简介原告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珍宝岛制药)、被告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制药),在2002年12月1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均被允许
嘻哈文化源自于美国黑人社区,其渊源可上溯至20世纪70年代。这是一种源自街头的文化,它张扬个性,拥有五光十色的标签;它宣传自由,不受传统规矩的约束。在中国,嘻哈一直处于地
<正> 国营经济是构成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成分之一。其大部分是在革命胜利后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逐步收回的英美垄断资本在中国的企业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还有一部
micro RNAs(mi RNAs)属于一个非蛋白编码家族的小RNA,参与多种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在人的组织或细胞中有特定表达,其中一组mi RNAs已被证实在各种骨科
我国卡八大提出的最新教育方针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实现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径。适宜的幼儿
一维微纳米材料由于其新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微纳米器件中的潜在应用,成为当今微纳米技术的研究热点。目前,直径均匀,表面质量高,机械性能好的微纳光纤、半导体
<正>早在二十年代末期,日本著名地磁学家松山在对第四纪早期火山熔岩剩余磁性的研究中,就发现了岩石反向磁化的现象。之后,不少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工作,对岩石磁性与地质
会议
硅纳米线以其进入纳米尺度后所具有的独特的半导体性质与发展为各式纳米元件的极大潜力,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中,针对利用“无电电镀”方法制备硅纳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与多种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及类风湿关节炎的骨质破坏、肺间质病变等关节外表现相关,而与各种临床指标如类风湿因子、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