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影响下青海循化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撒拉族乡村聚落做为撒拉族民族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其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反映了该民族的宗教空间观、族民活动秩序以及撒拉族社会层级秩序,体现出该民族长期在民族文化影响下以宗教空间为核心的居住形态特征。  近年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撒拉族传统聚落空间无法承载现代生活模式,乡村聚落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居住社会秩序逐渐消失,撒拉族乡村聚落如何健康发展亟待解决。探索该地区民族文化与聚落空间形态内在秩序联系对于该地区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论文通过总结乡村聚落研究与撒拉族研究的理论成果,综合运用建筑学、民族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选取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即撒拉族聚居地循化县的乡村聚落做为主要研究对象,剖析青海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与民族文化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为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撒拉族聚落空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运用文献查阅法、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归纳演绎法等方法完善本论文的研究。  本论文以青海循化县撒拉族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以民族文化视角为切入点,首先,通过对撒拉族民族以及村落的起源与发展的叙述,分析出撒拉族乡村聚落中民族文化的形态特征。其次,对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聚落空间格局成因、空间演变规律、空间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其空间形态特征,构成了研究的基础。然后,明确民族文化对聚落空间影响主要体现在空间层级以及宗教、祭祀、街巷空间和院落空间等方面,将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分为四类:棋盘形、扇形、网格形和复合型,探析四种类型聚落在民族文化影响下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而,多学科交融深入剖析民族文化与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发展的内在联系,比较其与其他少数民族聚落空间形态的差异性。最后,结合撒拉族民族文化传承,积极探索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目的的撒拉族乡村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模式。以期为撒拉族乡村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思路。  通过对上述研究得出本文结论如下:  一、撒拉族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具有以下特点:1)宗教中心,围寺而居;2)墓地洁净,与教相近;3)聚族而居,上下相接;5)圆形结构,层级分明。二、围寺而居的圆形空间结构民族文化影响乡村聚落结构空间形态的最终体现,由宗教中心与撒拉族独特的地缘组织“阿格乃—孔木散”所形成,具有强有力的社会控制力,具有传承的价值。三、聚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的途径有:1)更新扩大传统村落宗教仪式空间;2)存旧续新日常场所空间;3)修缮利用建筑象征空间;4)紧抓民族文化内涵,形成文化产业链,从而进行产业更新,实现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科教兴国政策的实施,我国西南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紧张的土地资源问题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难以解决的土地问题使得越
近些年来,由于雾霾沙尘等环境恶化、建筑工人施工成本的上扬等因素,传统的施工方式逐渐丧失了长期以来在住宅市场的优势。在国家有关推进产业化建设政策的激励下,以万科、宇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化的步伐快速推进,公路交通发展日新月异,高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城市空间的不断蔓延、大批的工业企业外迁
学位
地方的法律法规是理解一个地方发展状况的途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最重要和最便捷的途径之一。它一方面既是地方社会为处理地方现实问题而设置的实践约束与引导;另一方面,这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专项规划,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关键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基于计划手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保障性住房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之一,其规划建设,特别是与保障性住房相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直接关系着中低收入者基本住房与基本居住需求是否得到保障。合理的保障
所有建筑物,除了自然力的破坏和人为拆除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以外,建筑本身也有一个比较缓慢的老化过程。慢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建筑漫长的生命周期中,人们的观念也会随着时间的
学位
上海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主要发源地,上海里弄街区见证了中西现代居住建筑的文化交流,从侧面反映了上海自身的中西文化交融特征,大量里弄所容纳的城市生活,反映了这座城市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