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其发展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技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特征不仅在于研发密度大于其他产业,更在于高技术工人所占比例远大于其他产业。高技术人才可谓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是产业高技术的研发、设计、应用和操作者,因而高技术工人的去留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尤为重要,一般而言,薪酬的相对水平,在本文即以高技术工人的薪酬与低技术工人薪酬的相对比价,也即工薪差距,是决定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选取的研究视角就是借助高、低技术工人的工薪差距,来反映高技术产业对待不同技术工人的态度。由于在我国,内资和外资企业的薪酬制度差别较大,高技术工人在这两类企业的地位、待遇、形成机制及变化趋势明显不同,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比较内资和外资(以下简称"内外资")高技术产业的高技术工人与低技术工人工薪差距的变化,对我国内外资高技术产业的薪酬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来管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问题。本文主要通过F检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内外资高技术产业工薪差距变化,结果发现:内资高技术产业工薪差距在1998-2008年间呈整体波折上升趋势,而外资高技术产业工薪差距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之所以呈现这样的变动,主要是因为受到技术进步和出口贸易的显著正向影响,而资本密度和产值规模等因素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其次;同时通过对比内外资研发密度、利润率和发明专利等情况,可以看出,外资高技术产业虽具有先天技术优势,外资高技术企业在我国主要以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资源以及政策优势实现其全球产业链中的加工、总装环节,一般并不把中国设为核心技术研究和开发基地,更少向中方转移核心技术,而内资高技术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先导产业,其技术研发是其核心的环节,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从而对目前高技术企业的薪酬制度及其背后的行业、企业的运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