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高血压,被称作“无声的杀手”,其特点之一就是没有特定的症状或症状很难被察觉。据估计,全世界由高血压造成的死亡将占到总死亡人数的12.8%。2010年,我国因高血压造成的死亡占全部死亡的24.6%,占慢性病死亡的29.1%。而64.0%的心血管死亡是由高血压造成的,其中高血压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超过50%的有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掌握嘉峪关市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线数据,寻找研究的重点方向以及相关疾病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深入挖掘嘉峪关市居民的健康信息,进而优化慢性疾病的基层卫生服务管理,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嘉峪关市境内居住满6个月,年龄满25周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2.样本量与抽样方法:根据嘉峪关市居民的人口构成和各社区/乡镇的人口构成,采用分层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003名研究对象。第一步:根据嘉峪关市的人口资料,计算得出各年龄段嘉峪关市人口比例;第二步:根据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所管辖的居民人口资料及年龄构成,计算得出各年龄段居民抽样分布。第三步:调查员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所管辖的居民范围内,根据居民健康档案的人口资料,运用SPSS 17.0软件随机选择个案的功能对各个社区/乡镇的25岁及以上每个年龄段的人口按6%的比例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或集中调查。3.调查方法与内容: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患病史、家族史、个人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饮食)、健康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治疗控制情况等。体格检查的内容包括现场测量血压值、现场测量血糖值、身高、体重和腰围,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入相对应的调查问卷中。4.数据录入与分析: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的平行双录入,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描述,t检验,χ2检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检验水准取α=0.05。采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患病率进行年龄性别标化。[结果]1.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嘉峪关市2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3.9%,标化患病率为26.7%。其中,男性粗患病率26.4%,标化患病率为28.4%;女性21.6%,标化患病率为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36,P<0.001)。在50岁之前,各年龄组的男女患病率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男性均高于女性。而在50岁之后,男女患病率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居民的患病率为24.1%,比少数民族18.4%的患病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44)。不同文化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6.18,P<0.001),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53.9%,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均低于整体水平。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其高血压患病率越低。婚姻状况的不同,高血压患病率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1,P<0.001)。离异/丧偶的人群45.6%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婚姻状态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婚23.2%,未婚12.6%)。虽然不同职业劳动强度以及不同人口数的家庭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56,P=0.005;χ2=9.04,P=0.011),但是差异相对较小,均在总体患病水平(23.9%)上下波动。而家庭年收入越高的人群,其高血压患病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01,P<0.001)。社区患病率24.0%高于乡镇患病率22.8%,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57,P=0.450)。6个社区之间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31,P<0.001),而3个乡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4,P=0.134)。2.嘉峪关市居民高血压相关影响因素根据肥胖判定的两种方法,分别对高血压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BMI等级组的高血压相关因素有年龄(OR=1.077,95%CI:1.071~1.082)、性别(OR=1.266,95%CI:1.096~1.370)、民族(OR=1.607,95%CI:1.1~2.348)、文化程度(OR=0.930,95%CI:0.881-0.982)、家族史(OR=1.468,95%CI:1.380~1.563)、是否患糖尿病(OR=1.600,95%CI:1.317~1.944)和 BMI等级(OR=1.948,95%CI:1.804~2.103)。其中,BMI 等级的 AR%最高为 48.67%,文化程度的AR%为-7.53%。腰围等级组的高血压相关因素有年龄(OR=1.076,95%CI:1.071~1.082)、性别(OR=1.294,95%CI:1.159~1.445)、民族(OR=1.601,95%CI:1.091~2.349)、文化程度(OR=0.926,95%CI:0.877-0.978)、家族史(OR=1.498,95%CI:1.407~1.594)、是否患糖尿病(OR=1.696,95%CI:1.397~2.058)和腰围等级(OR=1.642,95%CI:1.540~1.751)。其中,是否患糖尿病的 AR%最高为 41.04%,文化程度的AR%为-7.99%。3.嘉峪关市居民高血压的防控情况嘉峪关市的高血压知晓率59.8%、治疗率56.4%以及治疗者控制率39.9%。其中,采取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方法的人占68.1%,而采用单一治疗方式的人分别有药物治疗26.0%,非药物治疗5.5%。采取非药物治疗方式的人群共有1007人。针对非药物治疗的方式的选择上,合理饮食最多75.7%,其次是体育锻炼68.8%,而选择控制体重、戒烟和限酒的患者相对较少,分别为25.3%,15.9%和13.3%。与此同时,采取药物治疗方式的人群共有1287人。在治疗过程中,74.1%的人会忘记服药,53.3%的人不注意服药。停药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自觉症状改善(46.9%);二是服药自觉身体更坏(40.2%);三是看不到明显效果(4.4%)。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的人数占78.8%,其中,坚持每周至少测量一次的人数占了定期测量血压人数的61.5%。在获取高血压知识信息的途径上,选择人数排在前三位的是医生、电视和家人,分别是91.3%,30.6%和20.5%。在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需求上,“还需要了解一些”以及认为“缺乏很多”的占高血压患者的44.4%和42.8%,觉得“已经足够”和“迫切需要了解”的人仅为6.7%和6.0%。[结论]1.嘉峪关市2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在甘肃省内属于中上水平,高血压流行形势较为严峻。2.嘉峪关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差异不明显,社区间差异显著。此外,高血压患病具有年轻化趋势,应加强预防。3.在嘉峪关居民当中,文化程度高为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高年龄、有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患病以及超重肥胖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嘉峪关居民的肥胖超重人口比例过大,应受到重视。4.嘉峪关市居民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虽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健康知识普及率仍然较低,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不够。居民对限制食盐摄入的认识不足。5.嘉峪关市居民高血压治疗控制效果在全国属于中上水平,在甘肃省内属于较高水平,但是仍然存在问题,高血压防控工作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