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流动性的价格效应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xu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历了严重的泡沫经济,最突出的表现是股票、地产等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然而同一时期日本的一般物价水平却处于相对稳定甚至有所压抑的状态。价格水平(包括实物资产和虚拟资产的价格)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体中货币运动的状况,本文从货币角度出发,以理论论证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一时期流动性与一般物价、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理论论证方面,本文在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增广的货币数量公式,将经济体划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大部分,统筹考察货币量对于两个领域内资产价格(实物资产和虚拟资产价格)的影响,这样的逻辑分析及其结论有助于我们对本文的研究重点——日本80年代中后期流动性的价格效应进行更有深度的考察。   我们对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流动性的价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受宽松货币政策、金融自由化等外生变量和货币创造加速等内生变量的影响,这一时期流动性处于加剧过剩的状态。再考察流动性过剩的价格效应发现,其对股票等金融资产价格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对一般物价的影响却并不显著。从流动性的资产选择角度分析形成这一时期特色价格效应的因为,本文认为,除了多数文献中所列举的汇率波动、金融缓和等因为外,不成功的产业升级是一个重要因为,传统优势制造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逐步转移出去,而政府极力推动的“新型产业”却由于投资风险较高、投资周期较长等因素难以得到投资者的广泛青睐。国内增量的流动性只能寻求其他的投资渠道;甚至很多拟进行实业投资的资金也在后期股市、房市火爆行情的吸引下,从实体经济中析出加入对不动产和金融资产的炒作。日本经济出现了有效需求增长缓慢的问题,这相当程度上形成对物价的压抑,同时加上日元升值所导致的进口商品价格的快速下降,国内一般物价更是难以形成与金融、地产等资产价格“协同上升”的经典泡沫形态。
其他文献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教育,是目前一些学校进行"燎原"教育的主要手段.我校在网络教育中利用当地的网络资源,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模式,经过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
新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这其中也存在着较大的人力资本投资效应。   本文主要根据以下部分进行
摘要: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主要以掌握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而计算机技术就是其必学课程之一。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计算机技术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非常重要,能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中职教师而言,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所以,中职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本文主要基于创新对于中职学生的重要性展开论述,讨论培养学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