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生率非常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原发性失眠症以失眠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在主诉失眠的患者中比例达到15%,本病是导致长期慢性失眠的主要原因,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化学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中医药治疗失眠已有数千年的经验,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提示中医药对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满意。但是目前中医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尚待完善,如缺乏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系统研究,中医辨证标准欠缺直观性和客观性、可操作性不强,中医临床疗效研究缺乏科学设计等。 研究目的: 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初步描述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通过统计学处理,初步探讨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睡眠状况(包括失眠中医主症、睡眠测评量表各个测评因子)的差异,以提高中医辨证标准的直观性和客观性。同时期望初步筛选出半定量化的辨证诊断指标,为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原发性失眠症的中医药系统研究打下基础。 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失眠专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本研究既定中西医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根据既定的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和第6版《中医内科学》以及其他相关文献制订)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病例均按照统一格式填写病例观察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自拟《失眠中医症候采集表》、睡眠状态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临床资料收集完毕,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条目编码、数据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方法计算其频数及比例;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必要时采用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取a=0.05,采用双侧检验。 研究结果: 1、共收集到符合既定中西医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155例,按照既定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后,共见五种中医证型,各自的频数及比例:肝郁气结证43例(27.7%),肝郁化火证36例(23.2%),气滞血瘀证57例(36.8%),心脾两虚证14例(9.0%),痰热内扰证5例(3.2%);既定辨证标准中的心胆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