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中国开展教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2001年秋季,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小学普及英语课程。同年发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树立健康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良好基础。现阶段的英语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中小学英语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随着国家经济政治全面发展而不断发展和进行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同时,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却出现了断层,问题越来越多。目前,全国中小学普遍存在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并随着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而表现不同。总体来说,经济和教育发展缓慢的地区,教学衔接存在的困难更明显也更复杂。赣州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城市,整体教育发展水平并不高并且发展不平衡,影响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均衡和科学的发展。我们通过文献法研究发现,国内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可供参考的研究方法、数据、相关政策和理论不足,均为本课题研究的开展造成了很多困难。因此,本课题运用文献法、对比分析法、问卷法、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法,试图科学系统分析研究本地区的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其自身的特点。本课题主要将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立足于赣州市中小学英语实际教学现状,在理论基础上多方面分析英语教学衔接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产生原因是什么。例如从教材使用的随意性,城区小学和乡镇小学的教学条件差异,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差异,以及中小学英语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查,论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对策。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任重道远,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奋斗。本文探究赣州市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可行性对策,帮助中小学英语教学实现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