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抚仙湖流域营养盐在土壤中迁移转化模拟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n_cu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抚仙湖北岸极具代表性的蔬菜.水稻种植地为研究对象,以土柱实验模拟为基础,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对土壤中营养盐淋失的影响,并利用土柱实验数据拟合LEACHM模型,找到适合区域的模型参数。同时结合实地调查灌溉、施肥情况以及观测地下水埋深及营养盐浓度,利用LEACHM模型模拟抚仙湖典型农田土壤营养盐淋失特征,探讨灌溉、施肥对土壤中营养盐淋失的影响;通过已率定的模型模拟分析不同灌溉量、施肥量及肥料类型对研究区土壤营养盐淋失的影响,揭示营养盐浓度变化过程及原因。 通过降雨强度分别为0.75、0.85、1.21mm·min<-1>的三组室内土柱实验结果的讨论得出,水分下渗速率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氮素的淋失过程呈现了同样的规律。降雨强度对磷素淋失的影响几乎无影响,与土壤中总磷浓度及土壤对土壤的吸附能力有关,在不产生地表径流的情况下,磷素淋失量与降雨量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为0.982。利用土柱实验验证LFACHM模型,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为现场模拟提供了基础。 对云南抚仙湖北岸典型农田进行探讨同一农田不同种植期地下水中营养盐变化规律得出,灌溉量增加,氮素磷素淋失量越大,蔬菜种植期营养盐淋失主要以硝态氮为主,铵态氮和总磷淋失量很小;淹水农田硝态氮淋失量比蔬菜种植期小,铵态氮和总磷淋失量比蔬菜种植期大。利用LEACHM模型计算得出,蔬菜种植期硝态氮、铵态氮、总磷淋失量分别为;46.7、0.1、0.1kg·ha<-1>水稻种植期硝态氮、铵态氮、总磷淋失量分别为:9.5、4.6、2.3kg·ha<-1>。对于同一农田,不同种植类型,土壤饱和水分下渗速率不同。蔬菜种植期土壤疏松,存在大孔隙,水分下渗速率大,而淹水农田由于长期浸泡作用使土壤孔隙率减小,且土壤大空隙(通道)易被淤泥堵塞,水分下渗速率相对较小,在利用LEACHM模型时应采用不同的模型参数,模拟不同种植期以达到最佳的模拟效果。 利用土柱实验和现场观测数据率定LEACHM模型,利用已率定的模型探讨施肥,灌溉对营养盐淋失和地下水营养盐浓度进行探讨。对研究区现有的灌溉水平条件下,增加蔬菜种植期灌溉量,地下水硝态氮浓度减少;增加水稻种植期灌溉量,地下水氮磷浓度增加。施肥量越大,氮素淋失量越大。氮肥施加量与硝态氮淋失量和地下水硝态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地下水铵态氮浓度与氮肥施加量线性相关性不显著;磷肥施加量对磷素的淋失影响不大。同施加碳铵相比,施加硝铵会造成水稻田硝态氮的大量淋失;蔬菜地施加硝铵对硝态氮淋失作用不明显。若施加同等重量的碳铵和硝铵,施加碳铵会增加铵态氮淋失量。
其他文献
藻胆体(phycobilisome)是存在于蓝藻和红藻中的一类捕光蛋白复合物,它由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和连接蛋白组成。其中,藻胆蛋白是蓝藻中的捕光蛋白,是一类结构相似的色素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造成污染治理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已成为流域重要的污染源,尽管对工业废水采用生化处理
本文选用的铁源为乙酰丙酮铁(Fe(acac)3),通过高温热分解法制备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s)。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晶相结构及形貌进行
白腐真菌对多种污染物具有广谱的降解作用,包括多环芳烃、氯酚、染料和杀虫剂等。固态发酵相比传统的液态发酵产量更高、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本实验选择稻壳作为基质进行
期刊
Supramolecularpolymersconstructedbyorthogonalself –assemblybasedonmultiplehydrogenbonding and macrocyclic host–guest interactions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
地热资源以其储能大、污染小、资源丰富、运营成本低等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正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运用的一种新型能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意义。近年来,我国地热研
The 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the putative structure of versiquinazoline H and three diastereomers has been achieved, which allowed the revision of th
An Ir-catalyzed selective mono-sulfamidation of 2-arylquinazolinones has been achieved with a low catalyst loading under mild conditions. A series of regiosel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