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胀形下工业纯铝板材的形变织构和微观结构演变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1w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合金材料以成形性好,比强度高,耐蚀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兵器工业等应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传统冲压成形工艺复杂,产品成形缺陷多。电磁成形技术在近些年来备受关注,主要得益于它本身具有非接触成形,低回弹性,高重复性和提高成形极限特点。电磁成形技术是利用脉冲磁场产生的洛伦兹力,使金属工件进行无机械接触、无模成形。电磁成形是的应变率范围在103s-1到104s-1之间的高速成形技术。高速成形技术通常会产生不同于准静态、低应变率成型技术的变形行为、微结构和织构现象,进而影响材料的性能,因而对电磁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微结构和织构演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1050A工业纯铝板材在电磁胀形下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形变织构的演变规律,并考虑电磁胀形下的复杂应变路径和高应变率对微观组织结构和形变织构的演变的影响。论文中采用网格应变法测量了电磁胀形后工件的应变分布,利用背散射电子取向测试技术(EBSD)对工业纯铝的晶粒形貌和变形织构进行的表征,同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变形后的位错组态进行了表征。论文首先研究了变形织构演变的问题。为了简化研究,采用样品次应变和主应变之间的应变比来反映应变路径的变化,研究发现,成形工件中出现三种不同应力应变状态的典型区域,即近似单轴拉伸区,非双轴等轴区和双轴等轴区。电磁胀形后纯铝板材的整体织构转变路径随着应变比增加时,起始的旋转立方织构首先转向立方织构,然后分化,分别形成戈斯和旋转戈斯织构,最终倾向于稳定在P织构。此外,论文以戈斯织构和旋转戈斯织构为典型代表,用以研究应变路径和高速率应变的对织构演变的影响。之后,论文进一步研究了电磁胀形下纯铝板材塑性变形引起的晶体取向改变过程中局部晶粒取向变化和变形产生的动态回复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应变比的增加,应变状态依次经历近似单轴拉伸,非等轴双轴拉伸到近似等轴双轴拉伸,在此过程中局部晶粒的取向分散越来越大,晶粒绕着主应变轴和次应变轴转动的趋势增强。同时论文结合取向因子的估算简化,对滑移系开动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研究了高应变率下的温升产生动态回复的问题,动态回复能够在减弱晶体缺陷密度的同时,促进滑移系开动和晶体取向的改变,从而影响变形织构的总体分布强度。
其他文献
首先对辣素含量较低的辣椒精进行了提纯,摸索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提纯工艺,所得产品中辣素含量提高了七倍以上,达到50﹪左右.制备得到了球形良好、分布均匀的载药微囊微球,表面有
本文以新一代导电聚合物材料3,4—聚乙烯二氧噻吩(PEDT)为研究对象,研究了EDT单体合成路线及聚合物PEDT的最佳成膜条件,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以导电聚合物有机材料PEDT 取代传统的无机材料MnO2作阴极的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的制备工艺及相关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EDT单体合成路线的两种方案,以及具体的制备过程;(2)在玻璃基片上淀积PEDT膜层,研究了聚合温度、聚合物状态、聚合改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