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水利设施涉及到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尤其是防洪工程的建设标准愈益提高。现行防洪工程建设标准的提高不仅是以减免洪涝灾害损失为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当按照现有的防洪效益计算方法对防洪工程进行经济分析时,可能会出现投入大于产出的状况。目前防洪效益的计算集中在防洪经济效益即减免的经济损失上,而防洪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减免经济损失,而且同时改善水环境及防洪区土壤质量,丰富自然景观和居民的娱乐生活,同时也增加旅游、航运以及水产养殖等收入,促进周边房地产增值,为保障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防洪工程带来的正效益。
文章针对现行防洪效益计算内容的不完整性,将防洪社会效益分为社会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两部分,重点研究社会效益中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内容如下:
(1)在简要总结我国交通、森林等其它行业工程社会效益量化思路的基础上,对防洪社会效益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分析界定,认为可量化的防洪社会经济效益包括因防洪工程增加的土地利用价值、增加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沿江(河)开发区的发展、城镇房地产增值及投融资环境的改善等方面。
(2)重点对防洪工程对周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进行了成因分析,对其量化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构架。
(3)将南京长江大堤加固工程给河西地区房地产价值带来的影响作为防洪社会效益进行计算,证明防洪社会效益中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量化方法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界定了防洪社会经济效益可量化的对象,提出了防洪社会经济效益量化的理论框架,探讨了防洪工程对房地产价值影响的理论基础,构建了社会经济效益计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