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重组质粒pDC316-hIL-24,探讨IL-24对人宫颈癌C33A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15只裸鼠腋窝处皮下接种人宫颈癌C33A细胞,建立宫颈癌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用脂质体包裹pDC316-hIL-24重组质粒、pDC316空质粒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于移植瘤瘤内注射,观察裸鼠的一般情况。每3日在注射前测量肿瘤体积,比较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处死裸鼠剥瘤,天平称重,计算抑瘤率。2.通过RT-PCR检测IL-24成功转染至裸鼠移植瘤内,在mRNA水平表达。3.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内组织中促凋亡基因Bax、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1.成功建立移植瘤模型,IL-24基因在C33A细胞中成功表达,至实验结束时,重组质粒组移植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移植瘤体积和瘤重均明显小于空质粒组和PBS组(P<0.05),抑瘤率为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质粒组和PBS组移植瘤体积和瘤重则无明显差异(P>0.05),空质粒组抑瘤率为6.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pDC316-hIL-24重组质粒组可以扩增到一特异性DNA条带位于620bp,在空质粒组和PBS组中都未扩增到目的片段。3.病理学见重组质粒组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灶,坏死区周围可见凋亡细胞,细胞核碎裂等。4.免疫组化结果示重组质粒组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于空质粒组和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质粒组和PBS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重组质粒pDC316-hIL-24对裸鼠人宫颈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2.重组质粒pDC316-hIL-24对裸鼠人宫颈癌移植瘤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上调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下调相关。3.为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