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瘀衍变的基本病机,分析脂质代谢异常在冠心病痰瘀衍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脂质代谢角度阐释冠心病痰瘀衍变的规律和本质。[方法]1.文献研究系统研究古籍文献,归纳冠心病痰瘀衍变的基本病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CQVIP)、万方(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等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冠心病痰瘀辨证与血脂变化的文献,提出纳入文献的有关信息,采用Meta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和评价脂质代谢的异常改变与冠心病痰瘀病理变化的关系。2.临床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冠心病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同时检测调查的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人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和心脏彩色超声指标,探讨痰瘀辨证在冠心病中证型的分布和冠心病痰瘀衍变的微观指征。3.实验研究复制心肌缺血痰瘀衍变大鼠模型,开展心电图、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血胰岛素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基因表达;运用益气化痰活血法中药治疗心肌缺血大鼠,检测上述指标,探讨冠心病痰瘀衍变与脂质代谢关联性,从脂质代谢的角度阐释冠心病的痰瘀衍变的内在机制。[结果]1.文献研究(1)冠心病痰瘀衍变根本原因在于外为饮食失节所伤,内则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正气不足,痰浊内生,终致痰凝血瘀胶伏心脉而斑块自成,以心、脾(胃)和血脉为主要病变部位,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特征,以痰凝和血瘀为其病理关健。(2)对各数据库获取的冠心病痰瘀辨证与血脂变化共10篇文献(末次检索日期为2012年11月30日)应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血脂含量的异常改变与冠心病的痰瘀病理呈密切的相关性,且由痰到瘀的衍变过程与TC、TG、LDL-C呈现一定的相关性。2.临床研究(1)通过对2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痰瘀相关证组(包括痰凝心脉、痰凝血瘀证)者占64.1%、心肾阳虚者证占7.4%、心肾阴虚证者占9.7%、寒凝心脉证者8.1%、心气虚证者占10.7%,痰瘀证组与非痰瘀证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2)对冠心病病例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发现冠心病痰凝脉证的微观指标以血脂代谢异常较为显著;痰瘀痹阻证则以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指数等心脏左室功能改变较为明显。冠心病由健康→非痰非瘀证→痰凝心脉证→痰瘀痹阻证的变化中存在着血糖改变,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而“脂质代谢异常”见于CHD痰瘀病理变化的全过程。3.实验研究(1)心肌缺血大鼠由正常→非痰非瘀→痰凝心脉→痰瘀痹阻的病理衍变过程中,存在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和胰岛素抵抗现象,脂质代谢通路相关基因PPARγmRNA、INSIG2mRNA、 SCAP mRNA表达异常增高,而SREBP2mRNA表达降低,同时痰瘀痹阻阶段组织形态结构改变明显。(2)对心肌缺血大鼠进行药物治疗后,发现益气化痰活血法(养心通脉片)取得较好效果,一方面在调整脂质代谢的同时,尚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胰岛素抵抗现象,另一方面能保护冠状动脉的组织结构,有效改善血管损伤,同时还能改善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基因PPARγmRNA、INSIG2mRNA、SCAPmRNA、 SREBP2mRNA的异常表达,使之趋于正常,从而达到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结论]1.痰瘀相关证(包括痰凝心脉、痰凝血瘀证)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型,其中“痰凝心脉’’是冠心病发生的关键病机,“痰瘀痹阻”是冠心病发展的必然趋势,且“脂质代谢异常”贯穿于冠心病痰瘀衍变的全过程。2.CHD痰瘀衍变中存在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和组织形态学改变,这可能与脂质代谢或脂质代谢异常诱导的相关通路基因表达异常有关。3.中医益气化痰活血疗法和西医降脂疗法均能改善心肌缺血“痰瘀”病理,表明脂质代谢异常与冠心病痰瘀衍变存在相关性。总之,从课题的研究结果来看,冠心病痰瘀衍变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脂质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的增强或减弱可能是CHD“痰瘀”衍变发生的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