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和陆权的发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缘政治是解释国家对外政策最好的参照,因此,地缘政治学受到了各国的青睐。在对地缘政治学的研究中,各国主要关注于国家陆权和海权的发展,海陆复合型的中国,既有成就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潜力,又会在两者选择中面临资源分散的窘境。所以,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既要借鉴于历史上的经验,又要着眼于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发挥海陆复合地理特点的优势,使之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地缘政治学是人文地理学发展的结果。古希腊时期就有关于人与自然环境的描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地缘政治学”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是,地缘政治学也相继产生了三大理论流派:重视海洋发展的“海权论”、强调欧亚大陆“心脏地带”重要性的“陆权论”以及关注亚欧大陆边缘的“边缘地带论”。中国不论是海权的发展还是陆权的发展,都可以在上述流派中找到理论支持。清朝晚期,“海防"与“塞防”之争起因于军饷的分配问题,这也显示出海陆兼备的中国在面临海陆威胁时的劣势。“海防”与“塞防”的纷争关键在于各派对中国地缘政治安全形势的不同认识。陆地安全是中国历代王朝关注的重心,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航海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地缘政治环境,从此,海防的建立也纳入到中国的军事安全中来。海陆复合型的中国,并且处于亚欧大陆的边缘,既有成就陆权大国的条件,又有发展海洋权力的潜力。对于中国来说,陆地安全是国家政治、军事安全的首要保证,是中国稳定的基础;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地缘政治重心的转变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需求,海权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性意义。借鉴于晚清时期“塞防”和“海防”一胜一败的两种结局,给当今中国海、陆的发展更多的启示。陆上的挑战使中国不能懈怠陆权的发展;海上未竟的事业则对中国海权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海权,是中国地缘战略的优先选择。这是因为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重心位于东部沿海;陆地上的相对安全是中国发展海权的契机;海权的发展与地缘经济学的理论相一致;海洋经济的开发以及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都需求中国海权的壮大。另外,海洋贸易、海权发展和文化传播三者的统一,使中国传统文化搭载海洋贸易以弘扬中华文明,将会在提高中国“软实力”的同时,“和合”文化观等思想的传播将有助于消解世界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恐惧感和“中国威胁论”的论调;相反还会增强世界对中国倡导的建立“和谐世界”的理解。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两个不同股权性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外资并购案例,分析比较了外资并购我国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在股权价格、信息泄露、公司治理以及绩效等方面的异同。从而,以一
本文作者经文献研究发现,概念图是一种用于支持发现教学和创造性思维的工具。然而,国内外相关研究都比较少,尤其是国内对于概念图的应用处于初步引入阶段,迫切需要进行系统的
中国传统教育的主体架构体系乃是由儒家(儒教)教育、道家(道教)教育与佛教教育所建构而成的。其中,儒家教育占据着主导地位,道家教育与佛教教育则为其辅弼,三者相辅相成,彼此
为了提高某铜冶炼厂艾萨炉喷枪的使用寿命,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喷枪材料在铜渣及空气中的耐侵蚀情况,对实验后的喷枪材料进行宏观及微观分析,比较后得到最优的喷枪
这篇论文是关于一个股票时间序列新模型的研究。一九九七年,曼德尔布罗特(BenoitMandelbrot)提出了这个新股票模型。Mandelbrot主要用分形理论模仿真正的股票时间序列。我的论
本文是对先秦散文作家孟子与区域文化关系的研究。不深入了解孟子与区域文化的关系,就很难合理解释孟子的散文、思想、人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然而长期以来,相关研
本文拟通过对元大都建筑群基址规模与平面布局的研究,分析元大都城市街坊空间肌理与城市形态特点,寻找建筑群基址规模与等级间的关系,探索元大都城市规划的原则与手法。论文
现代分组密码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这期间人们在这一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分组密码的设计与分析是两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研究
相关公众一词在TRIPs和“关于驰名商标保护”中的英文表述为relevant sector of public。在这两种文件当中,“相关公众”被用作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此处所称相关公众,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