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营改增”背景下融资租赁的税收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8ni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租赁作为集“融资”与“融物”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是除银行信贷以外,解决企业资金需求的最大融资方式。融资租赁的蓬勃发展是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前提,公平有效的税收法律机制是引导融资租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流转税曾有的“两税并存”结构一直是制约融资租赁发展的因素。2016年5月,我国顺利完成了历时五年的“营改增”,对融资租赁流转税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为保障后“营改增”背景下的融资租赁能够真正享受到改革所带来的税收红利,有必要对融资租赁行业在后“营改增”时代所面临的代表性问题予以分析。首先,本文深入研究相关的税收法律制度,分别对“营改增”前后融资租赁业务中应税主体的税收情况进行对比,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出问题。其次,运用改革后融资租赁业务直租赁与售后回租业务中新的法律法规、会计核算准则以及税务处理方法,对案例进行阐发分析,并深入探究案例所涉及的各类税收法律困境。第三,本文将后“营改增”背景下存在的税负增加、即征即退等税收优惠制度难以落实的问题,以及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等问题归纳为立法、执法与征管的三大困境,并分析造成困境的关键原因。最后,本文针对后“营改增”背景下融资租赁税收法律三大困境提出具体的应对之策,如建议提高融资租赁流转税收法制的立法位阶,提出明确并扩大融资租赁税收优惠边界的具体方法,建议重点在发票开具、残值处理、联动机制等环节上突破税收征管困境。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试图从多个侧面提出具备说服力与可行性的对策。希望当局能够重视后“营改增”背景下融资租赁税收法律制度的困境,从长远角度出发,提高税收法律制度的科学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挽救性放化疗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情况,分析临床因素、血液学相关营养指标及炎症指标对生存的影响,探究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的预测因素。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复发挽救性放化疗患者共242例。复发包括吻合口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区域淋巴结转移包括锁骨上区、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中位年龄59岁(3975岁
城市社区是城市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归属感作为居民对社区的一种情感,影响着居民对社区的喜爱、认同及依恋,是决定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背景下,根据场域内具有相似特质的生活共同体,如将居民个人和社区类型进行分类治理,将有利于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其个人因素,如居住时间、社会经济地位及社区社会关系的差异,会使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拦路虎。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融资租赁与商业贷款相比,有着征信门槛低、不需要资产抵押担保的天然优势,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债务型融资方式是当今世界发展迅猛的新兴金融方式。它集投资、融资于一体,具有直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融资租赁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