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系列因为操作风险所导致的金融案件震惊了国际银行界。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制定更加严格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以应对复杂的操作风险事件,降低由于操作风险事件引起的经济损失。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决定了银行的竞争力。所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早已写入《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受到国际银行业的重视。其实,操作风险也曾被许多银行偶尔提到过,并被间接定义为“无法归入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的风险”。2004年6月,由巴塞尔协会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次对银行的操作风险提出了资本要求,并把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正确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在保持《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这三大支柱的基础上,独立提出了操作风险的概念,并将其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起,共同构成银行风险资本的计量和监管框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给予操作风险充分重视,还从损失事件发生的原因等方面对操作风险进行了分类。操作风险已成为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列的银行业三大风险,如何进行操作风险管理已是学术界和实业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操作风险的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操作风险管理正日益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领域中的一个前沿和热点问题。国际银行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转型时期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操作风险管理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实际应用等还远远落后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但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全面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正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操作风险的研究大都沿用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更多的侧重于操作风险的度量模型及管理框架构建研究,对内部控制管理深入研究的比较少。而商业银行由于制度缺失或内控不严、内外部欺诈等原因不断引发操作风险,则提醒人们重新认识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应通过内部控制从源头上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本文是从内部控制角度展开对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本文对于丰富和补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运作成本,提高决策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