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艺及合金成分对锆合金第二相和相变行为的影响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8种不同成分的锆合金(N1、N2、N3、N4、N5、N18、T1和T7)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电子通道衬度像(EC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定量金相、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分析技术,系统定量的研究了锆合金板材及管材加工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规律,合金成分(Cu、Cr和Sn元素)对锆合金中第二相及相变行为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第二相析出动力学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T1和T7锆合金板材及管材在冷轧过程中形成了c轴平行于法向的难变形晶粒,第二相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大分布由流线型逐渐向弥散型转变,且轧制变形对第二相平均尺寸没有明显影响。在冷轧后的退火过程中,第二相发生Ostwald熟化,此过程符合Kahlweit的二阶长大动力学,而晶粒长大过程符合齐纳钉扎模型。(2) T1管材含有尺寸较小的BCC结构的βNb和尺寸较大的HCP结构的Zr-Nb-Fe第二相。处于晶界处的第二相多为Zr-Nb-Fe相,且部分Zr-Nb-Fe相中含有层错结构。在加工过程中T1管材中的第二相由流线型逐渐分解,形成包含有两个或多个βNb和Zr-Nb-Fe粒子的团簇,最终形成弥散分布。(3) N1、N3、N4、N5和N18合金系中均含有细小的HCP或FCC结构的Zr(Fe,Cr, Nb)2Laves相,且Laves相中存在层错结构。在锆合金中添加Cu、Cr和Sn元素后,添加元素对合金中的第二相产生影响。Cu元素的添加主导了Zr2Fe和Zr3Fe颗粒的形成,减小了第二相平均尺寸。Cr元素促进小的Laves相的形成,抑制Zr2Fe和Zr3Fe大颗粒的析出,显著减小第二相平均尺寸。Sn元素含量变化对合金中第二相种类没有影响,但随着元素含量的降低,第二相有明显减小趋势。(4)采用DSC、淬火实验及热力学外推模型对N1-N5和N18合金的α→β相变温度进行测定。对比实验数据及模型计算结果得出,淬火实验所得Tα→α+β最接近相变平衡区域的温度。DSC所测相变温度点整体高于淬火实验结果,为非平衡状态的温度点,但整体偏离幅度较小,可作为α→β相变温度的参考依据。Zhu和Devletian的热力学模型及方法计算的Tα→α+β与淬火数据相吻合,证明此模型可以较好的应用于锆合金的Tα→α+β外推计算。(5)合金元素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对α→β和β→α相变温度有较大影响。在升温过程中,Cu元素的添加使Tα→α+β降低,Tα+β→β升高,扩大了β相区;Cr元素的添加使Tα→α+β降低,Tα+β→β升高,扩大了β相区;Sn元素含量的升高导致Tα→α+β升高,Tα+β→β降低,扩大了α相区。在降温过程中,Cu元素使Tβ→α+β和Tα+β→α均升高,但Tα+β→α升高幅度更大,扩大了β相区;Cr元素使Tβ→α+β升高,针对不同合金对其Tα+β→α影响有所差异,但总体上扩大β相区;Sn元素含量的增加会使得Tβ→α+β降低,Tα+β→α升高,扩大了α相区。综上可知:Cu元素和Cr元素是β相稳定元素,Sn元素是α相稳定元素。(6)6种合金在不同升温速率下β相体积分数与温度呈S型曲线关系。不同合金第二相析出活化能与析出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变化趋势相似,析出初期活化能较大,在10%-90%析出量范围内,活化能变化较小,临近结束时,活化能继续下降。
其他文献
2020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高校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开展线上教学成为每一位高校教师的重中之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有机波谱分析课程的学科特点,基于"学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充实教学,融合科研的教学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教学活动为基础,从教学活动中寻找课题,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让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作文是老大难问题,尽管很多研究者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对策,但是大多数处于理论层面的分析,可操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口患者的护理方法和健康指导。方法:对132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106例结肠造瘘口患者进行观察。由于术后造瘘口,并发症,人工肛门排便等问题和对患
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企业产品与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复杂,从以往的单个企业的竞争发展到企业所处的社会网络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之中,企业社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