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浊度法、动态光散射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法、荧光显微镜法、圆二色光谱法、Zeta电位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研究了寡聚核苷酸/硫酸钠(SDS)/十二烷基三乙基溴化铵(DEAB)混合体系中囊泡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寡聚核苷酸分子能使SDS/DEAB胶束在较低的温度下转化为囊泡,且囊泡中SDS分子数多于DEAB分子数,因此囊泡表面带负电。寡聚核苷酸分子和SDS/DEAB混合胶束之间的疏水作用力是形成囊泡的主要推动力。同种碱基组成的寡聚核苷酸分子对囊泡形成的促进效率受到其碱基结构和碱基数目的影响。发卡式寡聚核苷酸分子对SDS/DEAB混合胶束向囊泡转化的促进效率与其碱基排列方式有关。oligod(AnCTn)分子对胶束向囊泡转化的促进效率与其碱基数目无关,然而oligod(AT)nACT(AT)n分子对囊泡形成的促进效率随其碱基数目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通过测试体系的浊度、动态光散射、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圆二色光谱和Zeta电位,发现寡聚核苷酸/SDS/DEAB襄泡的形成亦受到体系pH值的影响。OH-离子的加入利于发卡式寡聚核苷酸/SDS/DEAB囊泡的形成,提高混合胶束向囊泡转化的效率,但不利于由同种碱基组成的寡聚核苷酸/SDS/DEAB囊泡的形成。
进一步研究表明寡聚核苷酸分子也能诱导单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形成囊泡。寡聚核苷酸分子的链越长或者碱基的缺电子性越强越有利于囊泡的形成,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链越长越不利于囊泡的形成。寡聚核苷酸和单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是寡聚核苷酸分子诱导单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聚集形成囊泡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