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持续走高,不良贷款率稳居高位。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国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许多行业需求不足,企业盈利下降,陷入困境。宏观经济以及外部环境变动使得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面临许多新的影响因素。因此应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在原有的风控层面上,针对这些新的影响因素探讨出有效措施,从而更好地控制信贷风险。浙江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及不良贷款余额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本文拟通过研究浙江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总结浙江省的独特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信贷风险。本文的研究以信用论、信息不对称、金融内在脆弱性假说、银行行为理论作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理论基础,并分析比较当前全国及浙江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状况,总结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以浙江省商业银行为例,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实证分析方面,本文选取了 2011年年初至2017年年末浙江省GDP增长率、银行业及工业方面具体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分析了能对不良贷款产生长期影响的因素,利用修正误差模型进一步探究这些因素对不良贷款的短期影响,最终得出短期影响将引发长期积累的结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向集约型转变,是浙江省控制贷款风险的必要途径。本文最后总结浙江省控制贷款风险经验,为了防控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从政府、银行以及借款人三个角度探讨了控制不良贷款增量具体措施,从对不良贷款处置的角度探讨了减少不良贷款存量的具体措施,将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稳健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