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zde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T和MRI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与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APN)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7年4月入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共计病变结节240个,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结节;手术前患者均接受常规CT与MRI诊断,分别定义为CT组与MRI组,将CT组与MRI组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21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入院后次日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对照组体检当天空腹取静脉血3mL,完成血清分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血清脂联素(APN)、内脂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CT和MRI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质鉴别诊断结果与APN、内脂素、TNF-α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纳入的2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最终得到确诊,共检出240个结节,良性结节176个(占73.33%),恶性结节64个。良性结节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桥本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分别占30.11%与27.84%;恶性结节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乳头状癌、梭形细胞肿瘤,分别占:48.44%和31.25%;CT联合MRI检测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符合率为99.58%,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略高于单一CT检测与MRI检测(P<0.05);CT诊断甲状腺结节敏感性、阳性预测值,低于MRI诊断(P<0.05);CT诊断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诊断(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N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性结节APN水平,低于良性结节(P<0.05);观察组恶性结节内脂素水平,高于良性结节(P<0.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T和MRI甲状腺良恶性诊断结果与TNF-α无相关性(P>0.05);CT和MRI甲状腺良恶性诊断结果与APN呈负相关性(P<0.05);CT和MRI甲状腺良恶性诊断结果与内脂素呈正相关性(P<0.05)。  结论: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质鉴别诊断中应用CT与MRI诊断均能获得较好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高,且各有优势,临床诊断中若能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CT与MRI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诊断鉴别中与APN、内脂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加强APN、内脂素水平测定能弥补CT、MRI诊断时的弊端,帮助患者早期确诊,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