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研究的文献资料中,论书诗可谓是一个独特的艺术样式,它是一种诗歌和书法审美的结合题材。由于其横跨于诗书之间的特殊性,成为了诗书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论书诗表现的是书家们对书法最真切的评赏审美情感、最具有代表性的时代评判标准和最具有时代的书法审美发展方向。由于古代书家多为当时文化精英,有大量的文人诗篇涉及书法审美问题。其中大量书法家一生与诗文、书画为伴。本文通过研究“论书诗”这一文字材料,可以充分解释某一时期或某种审美思想的产生以及在大的时代社会背景下发展变化的问题。本文意在选取清代书法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通过他们在学书过程中,自己写下的或是得到他人馈赠的论书诗来分析清代书法从注重书法刻帖到尊崇碑版石刻,对篆隶书体及蕴含“篆分古意”书体褒扬的演变脉络,透视当时书坛崇尚碑派书法,一直在书坛占据盟主地位的帖学正在由盛到衰的书法风气和整个清代碑学发展过程以及这一时期的书学思想。从书法的角度看,它在书法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清代碑学掀开了灿烂的一页,它以创立的“碑学”理论在指导实践,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果。它是中国近代出现的一股变革的文化思潮,它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在书法史上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本文通过选取早期清代碑学先锋郑簠为代表,通过论书诗分析其典型的对取法汉代隶书法观念,进而了解当时的书法创作风气和趋势。中期选取“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纵观其一生的书法学习轨迹和不断的探索精神,使其成为清代书坛第一位能够取法碑版古法又能自成一家的成功范例,展开了有别于郑簠隶书探索的碑学新天地,从中也能观察到社会的书法审美新气象。何绍基是清代道、咸之间继阮元、包世臣理论鼓吹之后,第一位在创作上全面实践碑学主张的书家,他独具特色的书法丰富了碑学实践。一方面,何绍基碑学中的复古思想是继承性的,他对篆分意度的强调、他专勤的师碑功力乃至他独特的执笔法,无不体现了碑学时代的风尚。通过三位碑学大家的诗文,从而一个个推进碑学演进进发时刻,完成了碑刻从与书法的矛盾走向融合最终丰富书法历史的伟大过程,论书诗对于清代碑学书法的推进又登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