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近义词语义韵对比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义词在英语词汇中占有重要的分量,近义词辨析也一直是英语词汇习得的难点和必学要点。作为词汇学习的一种新视角,语义韵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语义韵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一些词项总是与关键词项高频共现,这些关键词项就被感染上了有关的语义特点,整个句子甚至段落就弥漫了同样的语义氛围。一般来说,语义韵可以分为积极语义韵,中性或者混和语义韵和消极语义韵三大类。在语料库语言学出现后,语义韵研究有了深远的发展。借助于语料库,大量的真实语料可用于分析词项的搭配,以了解每个关键词项细微的语义韵特征,使近义词辨析变得更加简便可行。本论文选取rather, quite, fairly和very这组近义词为分析对象,以其共有的含义"to some degree"为考察语义,旨在研究和对比它们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的语义韵特征。论文采取了基于数据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建立一个类联接“关键词+形容词”。然后,从两个数据库中分别摘录出四个关键词的形容词搭配。然后计算出各个搭配形容词的MI值。保留显著形容词搭配,即MI值大于等于三的形容词搭配。计算过程中,需借助与利用Wordsmith5.0和Excel 2003软件来简化计算。第三步,分别分析各个关键词的显著形容词搭配的语义韵特征,得出它们各自的语义韵特点。最后再将两个语料库中的所有单个关键词的分析结果综合起来,得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言者在这四个近义词的语义韵的特征方面的相似点和不用点。就语义韵特征来说,本论文有如下几点发现。首先,中国英语学习者几乎掌握了rather的消极语义韵特征,但是他们过量的使用了其消极语义而过少使用其积极语义。其次,中国英语学习者很好地掌握了quite的语义韵特征,CLEC语料库中的每项数据与COCA中相近。Quite在两个语料库中都显示出了明显的积极语义。第三,中国英语学习者过量使用fairly积极语义的问题十分严重,在CLEC中甚至没有出现一个消极语义的形容词搭配。最后,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度使用了very的消极语义,而过少的使用了其中性语义。关于这四个关键词的形容词搭配,数据显示,相对于本族语者,中国英语学习者往往会使用一些不常用或者跨语言的搭配。在COCA中最常用的搭配往往在CLEC语料库中排名靠后,而且两个语料库中的最常用搭配词往往差别很大。论文最后还分析了可能导致中国英语语言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这组近义词时在语义韵特征方面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比如传统的教学模式,母语的干扰,等等。同时,基于这些发现,作者也提出了语义韵在英语教学与学习,词典编纂等方面的积极意见。本研究在促进英语词汇教学与学习,特别是近义词的辨析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全球死亡率增加的主要疾病之一,给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大量研究证实发病后34.5h内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措施。然而,溶栓窗时间甚短,多数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就诊。有研究显示,院前延迟是大部分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溶栓治疗的主要原因。故如何通过缩短院前延迟时间从而增加患者溶栓治疗的机会,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
目的分析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行心理分阶段转变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妇科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
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用独特、固定的方式表达着特别的意义。作为所有语言产品中人类智慧结晶的体现,习语在英国和中国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汉两种
实行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已取得了巨大的变化。课程改革鼓励合作学习,强调把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它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姓名是代表个体的一种特殊符号。姓名作为一种语言文化,是人类共同特征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在人类进行交流时姓名用于识别身份。这是姓名的广泛意义。姓名还存在潜在意义,它与
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它们展现了山西的精神面貌和地域文化特色。目前,山西民俗的英语文本寥寥无几,相关的翻译研究也很少。本文以《山西省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