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阈下的“陕派”纪录片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q2006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纪录片创作呈现出了多元共生的趋势。京派纪录片、海派纪录片、西部纪录片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创作格局。随着近年来纪录片栏目化和产业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纪录片创作格局发生了变化。多股纪录片新生力量发展迅速,相继高举旗帜自成一派。如渝派纪录片、南派纪录片、草原纪录片、陕派纪录片等被相继提出。自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陕西的纪录片创作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明显的进步。一系列蕴涵陕西元素、反映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纪录片陆续面世。多部精品纪录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的各大频道上映,不仅有效地宣传了陕西、提升了陕西文化的影响力,而且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陕西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随着陕西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陕西纪录片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陕西纪录片已经突破了西部纪录片的创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其创作特色与美学风格已经形成。鉴于此,有学者在2011年提出了“陕派纪录片”这一概念。所谓陕派纪录片,简言之,就是指蕴含陕西元素,体现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纪录片。2012年是陕派纪录片的多产之年,多部精品纪录片的播出,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陕派纪录片的影响力得到了很大提升。陕派纪录片作为后起之秀,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但关于陕派纪录片的理论研究却严重滞后。鉴于此,本文将陕派纪录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从纪录片美学的角度来对陕派纪录片进行一次分析和总结。首先,明确了陕派纪录片的概念界定,理清了陕派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其次,将陕派纪录片与京派纪录片、海派纪录片、西部纪录片进行了比较分析;再次,通过对陕派纪录片所建构的一系列文化形象的解读,总结了陕派纪录片所体现出的创作特色与美学风格;最后,对陕派纪录片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展望。希望本文能为陕派纪录片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四、教学设计自动化研究的发展1.ID自动化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国际上率先提出教学设计自动化(Au-tomated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AID)思想的学者是梅瑞尔,他于1984年发表的《计算机指导的教学设计》一文是对这一领域的最
近年来,学术界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文本本身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对于文本之外的民族文学读者群体却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基于读者反应理论对于读者在文学话语完整性中发挥的作
食管癌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在我国,食管癌已居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成为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一大威胁。目前的医疗环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引起了各种极端气候问题,这给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便,这些现象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广泛关注。森林以其独有的固碳功能,在陆地生
就高压电机无功功率就地补偿装置的具体应用,结合工程实践情况,从设计角度对其补偿容量的计算,有关主要元件的选择,电气接线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469窟与莫高窟石室经藏的方位特征梅林一敦煌莫高窟469窟是53窟的附属洞窟,位于53窟主室北壁东侧。覆斗形顶,东、西、北壁各开一龛,龛内均置阁架一层。北壁龛外西侧墨书题记三行:①藏内记府
德噶玉采会盟寺(de ga g·yu tshal gtsigs kyi gtsug lag khang)是一座见于敦煌藏文文献P.T.16和IOLTIB J751I中的寺院名。因P.T.16和IOL TIB J751I这一组文献与唐蕃长庆会
本文以速生松木为基材,以T型和L型椭圆贯穿单榫为研究对象,根据速生材材质疏松、密度偏低、力学性能差的特点,在传统木楔增强榫卯结构的基础之上,探讨木楔锥度、插入深度、插
苏家铁锌矿床位于黑龙江滨东地区,该区是热液型、矽卡岩型矿床的重要成矿地带,其大地构造位置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东缘与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西缘的接壤处,属于小兴安岭-张广才
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并且可以对地球环境和气候产生的巨大调节作用,是支持全球生命系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庞大的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财富。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