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纪录片创作呈现出了多元共生的趋势。京派纪录片、海派纪录片、西部纪录片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创作格局。随着近年来纪录片栏目化和产业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纪录片创作格局发生了变化。多股纪录片新生力量发展迅速,相继高举旗帜自成一派。如渝派纪录片、南派纪录片、草原纪录片、陕派纪录片等被相继提出。自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陕西的纪录片创作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明显的进步。一系列蕴涵陕西元素、反映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纪录片陆续面世。多部精品纪录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的各大频道上映,不仅有效地宣传了陕西、提升了陕西文化的影响力,而且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陕西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随着陕西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陕西纪录片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陕西纪录片已经突破了西部纪录片的创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其创作特色与美学风格已经形成。鉴于此,有学者在2011年提出了“陕派纪录片”这一概念。所谓陕派纪录片,简言之,就是指蕴含陕西元素,体现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纪录片。2012年是陕派纪录片的多产之年,多部精品纪录片的播出,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陕派纪录片的影响力得到了很大提升。陕派纪录片作为后起之秀,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但关于陕派纪录片的理论研究却严重滞后。鉴于此,本文将陕派纪录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从纪录片美学的角度来对陕派纪录片进行一次分析和总结。首先,明确了陕派纪录片的概念界定,理清了陕派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其次,将陕派纪录片与京派纪录片、海派纪录片、西部纪录片进行了比较分析;再次,通过对陕派纪录片所建构的一系列文化形象的解读,总结了陕派纪录片所体现出的创作特色与美学风格;最后,对陕派纪录片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展望。希望本文能为陕派纪录片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