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愿望,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了。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美术创作又是美术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是被公认为培养创造能力最具成效的课程,在大力倡导创新意识的今天,美术教育就更应该发挥他独特的作用。然而,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叫画什么画什么,叫怎么画就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长期的模仿,单一的手法使作品带有很重的成人的味道,从而导致学生越来越惧怕创作,更不懂得如何进行美术创作。因此,笔者开展了对中小学生创作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力求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叙述:引言——1、对中小学美术创作课的认识。——2、学生创作能力的调查与分析——3、多元化的评价引导美术创作课教学方法的拓展——4、指导学生美术创作的多样性实践探索——结语引言:本课题的问题的提出,引出探索中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必要性。第一章:采用文献研究,概述对中小学美术创作课的认识与理解,提出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美术创作课的意义。第二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现阶段本校5-8年级学生美术创作的学情进行分析和研究。笔者发现创作课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还是个薄弱环节,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创作时常启而不发,互相之间相互抄袭,相互雷同,不少学生随年龄的增长却越来越惧怕创作。并从中分析影响学生创造能力因素有两方面:一、家庭、学校对美术创作的轻视二、美术创作中体现出的学生个体差异。第三章:针对调查结果,笔者尝试在美术创作课中应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与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并结合教学实践和案例进行论述。第四章:结合学生特点,笔者用大量的教学案例论述了教师从各个方面来指导学生美术创作的多样性实践与探索:(一)、通过“实物写生”课、“图片写生”课、“记忆创作”课来引导学生获取创作素材:(二)、通过“联想创作”课、“想象创作”课来激发创造欲望。(三)、对美术创作的表现手法进行探索,并提出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应对表现手法、材料进行灵活多变的综合运用。结论:主要叙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对中小学生美术创作实践与探索进行总结陈述。
其他文献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护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护理职业人员的广泛认识,结合当前护理继续教育存在的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继续教育管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资源需求不断上升,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是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给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我国的环境行政执法机制存在不足,无法应对现代
目的观察分析两种不同的听觉补偿方式对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的听觉及言语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资料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
当前,职业教育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根源于职业学校的效能低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职业学校组织结构不合理。因此,应该重视对职业学校组织结构的改革和建设,使其为提高职业学
滨河绿地与城市其它绿地不同,它们是多种乡土生物栖息和空间运动的通道和媒介,更是城市景观美的灵魂和历史文化之载体。各地政府部门对于滨河景观资源越来越重视,营造和谐自
现代设计是基于西方的设计理论体系发展而来,西方的文字编排方式同样也是依据西方文字的结构形式逐渐确立的,特别是以英文为代表的拉丁字。汉字与拉丁字母是两种完全不同结构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与主要表现形式,高等师范教育是传承和普及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在高师美术教育中,中国花鸟画课程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绝大多数的高师中国
这是一个媒介化的社会,大众媒介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社会的信息交流方式与文化沟通方式,中学生对媒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依赖,媒介已经成为了麦奎尔所宣告的“社会关系的中介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关于物理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一直是物理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问题教学法作为一
一背景解析2015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将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化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充分运用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