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与心灵的二分问题是长时期以来困扰着许多哲学家的重要难题。从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开始,较为系统的肉体——灵魂二分的学说开始形成了。到近代的笛卡尔提出了心灵实体的概念,心灵与身体的关系问题开始在认识论层次出现,表现为主体如何通达客体。斯宾诺莎对于身体的重视推动他尝试通过“一体两面”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他始终没有跳出内心世界的牢笼所以失败了。现象学哲学家也纷纷尝试解决这一问题,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海德格尔的此在生存哲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其中不乏有真知灼见,但都不能说很完美的解决这一问题。德国现当代哲学家赫尔曼·施密茨在批评借鉴以往对于身心问题的解答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创建的新现象学学说对身心问题进行了新的解答。施密茨对身心问题的解答首先是从对“身体”概念的重新定义开始的。他的身体概念完全不同于以往被剥离了心灵的“肉体”概念,而是现象学意义上的身体,他以新的方式解读我们的身体与世界的交往方式,通过人的身体知觉和情感引发的情绪震颤来研究处身情态。之后他又重新定义了“情感”,认为情感不仅作为新现象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在对于施密茨最终对心灵的消解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他将情感看作是身体之外的,但是能被身体感受到的类似于氛围的东西,使情感可以成为可以被知觉的对象。新现象学的另外一部分是身体动力学,也就是身体是怎样脱离心灵的“指引”而动起来的。也正是身体动力学的,基于情境存在论基础上的入身交流给予了身体以与世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才能解决身心问题在认识论方面的倒影,即主客二分问题。施密茨的新现象学思想具有很多创新之处,他在继承发展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基础上,对身体价值的找回,以及如何通过情境将人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统一于主体内的思想对于现象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对身心问题的解决思路也行之有效,是对于解决身体与心灵二分问题的很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