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何种融资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议题上,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仍无定论。近10年来,我国融资结构发生重大变革,银行信贷比重下降,非信贷融资比重上升。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在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后,出现放缓趋势。二者的发展方向是否存在内在关联?本文将融资结构划分为传统银行信贷、资本市场融资和新兴中介融资,研究我国融资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融资结构变化将在长期、中期、短期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本文从促进资本增加的角度,剖析了融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认为融资结构的优化可以从扩大资本来源,提高资本分配效率,降低资本运用成本三个方面来促进资本投入的增加,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传统银行信贷、资本市场融资和新兴中介融资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不同的融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2002-2013年季度数据,本文建立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融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均表明,传统银行信贷、资本市场融资、新兴中介融资分别在长期、中期、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传统银行信贷比重下降,资本市场融资和新兴中介融资比重上升,将使我国经济短期增速有所回升,中长期增速趋于放缓,经济整体平稳增长。应从调整银行信贷结构、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加强新兴中介融资风险控制、完善配套制度等方面优化我国融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