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国内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民间资本呈日益扩张之势,企业间的资金融通已被立法肯定等原因,致使众多“民办院校”、“投资担保”公司、“专业合作社”等因资金链断裂屡屡崩盘,非法集资案件呈井喷式爆发,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能否合法有效处置涉案财产、最大限度挽回受害群众的财产损失,是集资参与人最为关心的问题,直接关系案发地的社会稳定,也成了妥善处理该类案件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一旦处理欠妥,极易引发“次生效应”。关于涉案财产处置,我国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相对分散、笼统和模糊,一定程度上存在定位偏差,相关机制不健全,导致刑事诉讼中各方参与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国家、集体的财产权益受到侵害,权利保护和救济相对滞后。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具有涉案金额巨大、集资方式不断翻新、涉案地区跨区域特点明显,导致公安机关防范和处置难度加大。另外涉案财产处置主体经验不足、责任归属不明确,司法工作人员的认识与做法“脱轨”等问题普遍存在。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结合工作实际,从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产处置的原理分析入手,分析当前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产处置的理论、司法实务方面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为完善非法集资涉案财产处置,提出法律对策和建议。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研究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产处置程序的背景及意义,目前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综述,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以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产处置原理分析为主要内容,阐述刑事案件涉案财产处置的一般理论,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产处置的特殊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阐述我国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产处置现状,分析行政处置程序模式和刑事诉讼程序模式,从典型案例总结我国非法集资涉案财产处置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在第三部分分析基础之上,提出完善我国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产处置程序的法律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