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的人物姓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尤其在文学领域、语言学领域都已取得较高的研究成果。然而,在符号学领域,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主要从符号学角度,通过分析《红楼梦》女性命名的名物关系,来探究《红楼梦》人名的独特性。以往对《红楼梦》人名的研究,多侧重在谐音命名上,或者揣测命名取义,或者归纳总结人名的构成方式。此类研究多为能指层面的静态研究,只关注对人名本身的研究。而本文主要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以皮尔士三元论为理论依据,对《红楼梦》的人名进行动态的分析,强调命名过程中人的动机性,突出符号与对象之间的意指关系,强调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理据联系,即人名的符号性问题。本课题所探讨的名物关系或名物思维便是词语意指关系的重要体现。本文将《红楼梦》看作一个大的“符号场”,并划分为三级文本——人物姓名、人物判词和序曲以及人物的故事情节和命运结局。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符号之间以及符号内部之间存在着互文性,进而揭示出人名与人物之间的名物性,主要表现在人名的自然理据性、寓言性和神话性上。并且这种名物性也奠定了人名在整个“符号场”中的地位,人名不是文学形象的外在包装,而是构成整个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人名隐含了人物的全部密码以及命运信息,是作品的基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