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面临学习压力、感情及就业等问题,往往容易遭受不良情绪困扰。本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自我同情与负性情绪的关系,以找到缓解大学生负性情绪的新途径,其中负性情绪主要以焦虑与抑郁为主。研究一以湖南师范大学189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自我同情与负性情绪在大学生中的总体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自尊与两者关系紧密,也纳入分析之中。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同情处于中等水平,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并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都在正常分值范围内(标准分<50),在性别、年级、专业上也无显著差异;自我同情、自尊与负性情绪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同情与焦虑情绪(R=-0.483)、抑郁情绪(R=-0.594)的相关系数强于自尊与焦虑情绪(R=-0.418)、抑郁情绪(R=-0.513)的相关系数,且自我同情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R=0.647)。研究二以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81名大一女学生为被试,在控制自尊的水平上,通过失败情景诱导被试的负性情绪,以继续探索大学生自我同情对负性情绪的缓解作用,增加研究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本研究失败情景设计能够成功诱导被试的负性情绪;自我同情与基线负性情绪、诱导后的负性情绪及变化的负性情绪(T2-T1)都呈显著负相关;根据自我同情分数排列,把自我同情分为低自我同情组、中自我同情组及高自我同情组,分析结果表明低自我同情组的基线负性情绪、诱导后的负性情绪、变化的抑郁情绪都显著高于中等自我同情组或高自我同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