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一种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为主要理论根据,以研究社会语篇为导向的语篇分析方法,它旨在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揭示语篇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同时揭示语篇在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和价值体系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反作用。新闻语篇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并控制着人们的思维,对人们观念和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事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研究学者们对于新闻语篇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大量细致深刻的研究。本文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角度研究了新闻媒体报道中的表征现象,探讨了语篇结构与社会意识形态结构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文以费尔克拉夫的三向度模式(three-dimensional model)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框架,对选自不同报纸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阐明语篇结构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识形态背景。本文以十篇分别选自《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有关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报道为样本,从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在文本层面,从词汇分类和及物性系统角度考察了所选新闻报道的语言特征;在话语实践层面,通过对语篇重现和新闻来源的分析,再现了新闻语篇的生成过程。在社会实践层面,结合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对文本层次和话语层次的选择进行了解释,揭示了新闻语篇中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研究表明,新闻语篇并非不偏不倚地反映客观现实,其语言形式和语篇结构的选择是特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的产物。两种报纸对北京申奥成功的报道在语言策略和话语实践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揭示了新闻语篇的构建不仅受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且同时又是传播、维持和再现意识形态的工具。从理论角度看,研究结果表明批评性语篇分析是揭示语言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有力工具,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框架具有广泛的可应用性。在英语教学实践方面,本文强调了要重点培养语言学习特别是新闻阅读过程中的批评语言意识,熟悉新闻报刊中常用的语言策略,从而提高批评阅读能力,增强对新闻媒体的反控制意识。